付航、郭艾伦、GALI齐聚!《无畏契约》二周年燃爆重庆,跨界阵容玩出新花样
重庆观音桥的夜晚向来人声鼎沸。这个夏末,圆形广场比往常更热闹,空气里混杂着热浪、音浪和人群的叫喊。地铁口涌上来的年轻人被一片音乐和灯光吸引过去。不一会儿,人群围成一个巨大的半圆,面前的舞台上闪着冷色的蓝调灯光,低音鼓点一下下震动着地面。
主舞台搭在广场中央,四块巨型屏幕上枪火闪烁,一场《无畏契约》的比赛正打得激烈。几名玩家组成的队伍在虚拟地图里追逐、对射,枪声和技能效果被音响放大,像重锤一样砸进观众的胸腔。赛局关键节点到来时,人群爆发出尖叫。台下举起的手臂像一片茂密的森林,跟着屏幕里的节奏此起彼伏。有人挥舞着荧光手幅,高高跃起;有人举着手机对着屏幕,兴奋地和远方的朋友视频连线;还有人干脆蹲下,把前排的位置让给身边更矮的同伴。
那一刻,游戏里的能量被搬进了现实,街头仿佛成了另一个“战场”。
这是游戏《无畏契约》两周年的嘉年华派对,整整持续了五天。来自不同城市的年轻人聚集在重庆的夏夜,他们穿着宽松的T恤、潮牌外套,头发染成绿色、银色、蓝色,或者干脆剃得干净,脸上贴着活动赠送的贴纸,眼神中闪烁着迫不及待的兴奋。有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线下活动,紧张地举着周边求合影;有人则早已是老玩家,高喊着角色的名字,和陌生人击掌、拥抱。
不只是派对现场,这种燥热的氛围占据了整个重庆。科学会堂2025 VCT CN年度总决赛点燃着现场观众的热情,机场的灯箱、地铁的通道、商场的巨幅屏幕都亮着同样的标志性符号:《无畏契约》的特工形象,和醒目的口号——“我知道你为了什么而来”与“我知道你准备好了”。重庆被改造成了一座“瓦城”。
作为一款上线两年的射击类竞技游戏,《无畏契约》近两年热度不断提升。国服同时在线人数一路攀升,并稳定突破200万,近日,备受关注的手游版本也正式上线,在线下,常常都能看到拿着手机“打瓦”的年轻人。而玩家们自发创造的“瓦学弟”、“神中神”等梗不断出圈,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成千上万次讨论。如今,这款游戏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小圈层里的话题,而成了一种现象。
我问过很多人,你觉得这个游戏的玩家是一群怎样的人?他们说,年轻、开朗、爱“整活儿”。
事实上,关于“瓦文化”的那些二创、“整活儿”和梗文化,把那些原本带着几分恶意的“抽象”消解成了笑点和默契。“瓦学弟”也好,“笨蛋奶妈”、“神罚小刀”也罢,这些听起来离奇的梗,最后都成了年轻人相互确认身份、建立亲近感的方式。好的氛围和社区文化,或许才是一款游戏生命力最持久的支撑。而这些笑点、梗与呼喊,也让人明白——游戏的意义,终究是让更多人获得快乐。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次的嘉年华不只是一场游戏的庆典,它也是年轻人现实生活里的一次集体狂欢,是一次把虚拟激情搬进现实的聚会。游戏不再只是屏幕里的娱乐,而正在变成城市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可以被记忆、被分享的年轻人生活方式。
兔娘: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这天的气温超过30度,Coser兔娘穿着一件亮黄色的棉服,外套宽大得几乎把她整个人包裹住。她戴了一顶绿色的针织帽,压住额前的碎发,黑框眼镜显得文静而专注,而手上的黑色半截手套和腰间挂着的战斗装备,又显出一种随时待命的冷静感。
闪亮的灯光打在她身上,兔娘轻轻挥了挥手,台下像被点燃一样爆发出尖叫。一些人喊她的名字,另一些人喊“奇乐,奇乐”,还有人不停地跳起来,只想让她多看自己一眼。有人从外地赶来,只为与她合影几秒;有人早早开始排队,只为抢到最前排的位置;还有人在烈日下等了一整天,手里捧着一份麻辣兔头,等到见面时递到她手中。
这是兔娘第十五次以《无畏契约》里“奇乐”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上。
我在后台的休息间见到她。她脱下厚重的外套,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厚厚的妆容让她看起来仍旧闪亮。她笑着说:“其实我最开始是不玩FPS(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的,我的枪法不太行。但在《无畏契约》里,即使你不是高手,也能在技能里找到乐趣。”她抬了抬眼镜。
一年多前,她第一次接触到《无畏契约》就被深深吸引了。那是一款像“潮牌”一样的游戏:画风精美,人物故事饱满,操作也足够炫酷。从那之后,奇乐就成了她最常在舞台上选择的角色——冷静、理性,又带着点研究气质。“挺像我自己。”她补充道。
在游戏设定里,奇乐是一位来自莱茵河畔的天才发明家,拥有各种小巧的陷阱和道具,能够用它们来占领和控制战场上的重要位置。她不是最耀眼的进攻手,却是队伍里最坚实的防守者。外表文静,内心有着坚不可摧的力量。
兔娘个子小小的,但是有一股倔劲儿。她毕业于一所师范学校的数学专业,还考下了教师资格证。母亲希望她能成为一名老师、护士或公务员,从事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但她偏要证明自己能走一条不同的路。就像当初选专业时,她说:“别人都觉得女生学不好数学,我就是要证明自己能学好。”有粉丝在线下见她时,拿高数题来“考考她”,她也真在现场解过几道导数题。
兔娘与cosplay的故事要从初中讲起。那年夏天,她和母亲路过斑马线,看到一个扮成“初音未来”的女孩,翠蓝色的长发在阳光下闪着光,她一下子被击中。“太漂亮了。”她回家后立刻查资料,并决定要进入cosplay的世界。
大学时,兔娘每月的生活费只有900块,不够买假发和服装,她就和同样是新手的摄影师“互免”——摄影师免费拍,她免费出镜。妆造不精致,但热情足够。后来,她开始接商演,400块钱一天,站在商场里发传单,或者在网吧为游戏活动撑场。她记得那时的感觉,站一天很累,但心里想着,“终于能靠自己养活这个爱好”。
再后来,Cosplay对她来说,不只是角色的还原,而是一种舞台上的存在感。她记得早期参加漫展时,她只是和别人拼在一个小展板上,旁边的大嘉宾有独立的巨幅展位。那时她暗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自己也要站上那样的舞台。后来,当她真的看到属于自己的一整面展板时,她说:“我差点哭出来,我真的做到了。”
光鲜亮丽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辛苦。兔娘记得一次大型活动,主办方请来DJ打碟,现场热烈到几乎要沸腾。她和其他Coser要在舞台上带着观众一起蹦跳,与粉丝一一合影。那天人实在太多,狭小的空间里空气稀薄,每个人都觉得呼吸困难,汗味和化妆品的气味混杂在一起,让人头晕。她几乎每隔十分钟就忍不住问:“现在几点了?是不是快到换班了?”
“其实挺辛苦的。”她说,有些活动要连续站八个小时,强度不亚于一场持久战。但《无畏契约》对她来说,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她和很多年轻人一样,热爱这一切,成为青春的一部分。
这些努力一点点把兔娘推到今天:她成为《无畏契约》官方活动中最受瞩目的Coser之一。有人坐了18个小时的硬座,只为和她面对面一分钟。她记得每一个笨拙又真诚的瞬间,“大家表达感情的方式可能不一样,但那份热情特别真。”
她曾遇到过这样的时刻:一个年轻的男生涨红着脸,声音颤抖地喊道,“我从小就是一个特别自卑、特别敏感、特别社恐、特别内向的男孩子,可不可以给我鼓励一下?”周围的人开始为他欢呼鼓掌,他像是换了一个人。
兔娘的故事彰显了当下喜欢《无畏契约》的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不接受社会给自己的标准答案,追寻内心的热爱,靠努力站上舞台,影响他人。在嘉年华的舞台和人群中,还有捷风、雷兹、芮娜等《无畏契约》的角色陆续出现。熟悉的身影从屏幕里走到现实,与玩家们一一对视、合影、互动。在重庆的夏夜,Coser与玩家们共同完成了一次从虚拟到现实的跨越——虚拟与现实的重叠,游戏与生活的互相点亮。
在游戏里找到自己
活动每晚六点开始,小七下午两点就挤进了观音桥的广场。一场雨过后,空气更加闷热,舞台前的灯光和人声搅动热浪,让人愈发觉得“燥”。她一边排队,一边忍不住感叹:“虽然热,但特别激动,一到这里氛围一下就起来了。”
她站了几个小时,喜欢的电竞主播唐启华就在离自己不到五米的地方。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线下游戏嘉年华。以前她只在宿舍里看过直播,眼前的一切,正是她在游戏里无数次想象过的“线下战场”。
去年高考结束,小七第一次接触《无畏契约》。从小到大,她都是父母眼里的“乖乖女”,高中三年一心学习,压抑的情绪无处释放。到了大学课业依旧紧张,打瓦成了她最重要的放松方式——不仅是解压,也是找到共鸣的方式。
小七看起来是个瘦弱的女孩,个子挺高,但略显拘谨。她戴着牙套和口罩,说话时声音细细小小。但当话题一转到游戏,她的音量明显放大,眼睛里闪着光。游戏给了她自信。她几乎每天都会上线,常常一打就是几个小时。最喜欢的角色是烟雾、木蝶和芮娜,不光是因为技能,还因为她们背后的故事。
在她眼里,芮娜不只是一个“吸魂”的角色,而是一段带着悲悯与复仇的传奇。芮娜出身贫民窟,与妹妹相依为命。她在二十岁加入特工组织,用辐能者的力量去抗争不公的世界,同时也暗中建立避难所,庇护同类。她冷酷、果决,却对妹妹有着唯一的柔情——哪怕要通过杀戮吸取他人生命能量,也要维系妹妹的存在。
“我觉得角色背后的故事很有意思。”小七说,“芮娜为了妹妹不断吸取灵魂,让我觉得她不仅技能强,还有自己的一些坚持。”她停顿了一下,又补充到:“好像我们在玩的时候,也会不自觉代入她的心境。”
对小七来说,打瓦不仅是枪法和反应的比拼,更像是在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一部分——表面胆怯敏感,但内心仍想守护属于自己的东西。报考志愿时,父母希望她未来能走“铁饭碗”的路,选一些热门专业,但她坚持跟随兴趣选择了动物医学专业。
站在观音桥的舞台下,看着角色从屏幕里“走”进现实,她忍不住觉得,那些年轻人喊出的口号和尖叫,和游戏里的故事其实是一体的。她环顾四周,看到和自己一样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吵闹、合影、为偶像尖叫,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不再是屏幕前孤独的观众,而是这盛大狂欢的一部分。
雷欧是人群中跳得最欢的那个男孩。他的白色T恤早已被汗水湿透,手里提着一瓶冰红茶,另一只手攥着刚刚集齐的游戏周边,兴奋得脸上泛光。问起对嘉年华的感受,他笑着说:“我想说,可惜观音桥只有这么长,如果再长点的话,活动可以更多一点。”
雷欧是大学电竞社团的主力选手。《无畏契约》开服的第一天,他就注册了账号,“到现在正好两周年,算是一路跟着走过来的。”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舞台灯光、巨屏上的比赛画面、粉丝此起彼伏的尖叫声,让他觉得“非常刺激”。
雷欧平时玩得很“狠”,常常一局接一局地打到深夜,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去上课。他说,《无畏契约》特别的地方在于“干净”,没有复杂的数值膨胀,全靠自己练习去提升水平,“效果很显著”。这也是他喜欢这个游戏的原因——“努力就能看到收获。既有竞技性,又有娱乐性。”
他所在的队伍曾打出过八连胜的好成绩。他自己也参加过一次全国大赛,虽然因为抽签遭遇强敌而早早止步,但那段经历让他更加坚定,要在“打瓦”上持续投入。“我们这一群人,其实都挺开朗,挺爱交朋友的。”他说。电竞不只是爱好,更是他认识朋友、找到归属的方式。
作为一名大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也在憧憬未来。虽然知道进入游戏行业门槛很高,需要掌握的知识远比想象中复杂,但他还是略带坚定:“如果有机会,还是希望能试一试。”
对小七来说,打瓦是她从乖巧到勇敢的出口;而对雷欧来说,它是朋友和归属感的来源。他们只是成千上万“瓦友”的缩影。有人在这里解压,有人找到伙伴,有人看到未来。《无畏契约》之所以火,不只是因为好玩,而是它把勇气、归属和热爱带进了年轻人的生活。
游戏让人懂得爱
“如果不是主办方‘拦着’,我要跟现场每一个人合影,把四千多个人全都合完。”
这句话一半是开玩笑,一半是真的。作为一个在镜头前侃侃而谈的游戏主播,HangHang(原名杜宇杭)在现实中其实有点社恐。他是《无畏契约》最受欢迎的主播之一。平时在直播间里面对几万人,他轻松开麦、即兴说段子,但到了线下场合,成百上千人高声喊他的名字,反而让他紧张起来。
HangHang今年春天刚刚结婚,他才23岁,却调侃自己“已经老了”。在职业电竞的语境里,这倒是事实了。有报道统计,职业选手的黄金年龄大多在18到22岁之间,平均参赛年龄只有20岁出头。
他早早进入过电竞的职业赛场,但那段时间一直觉得自己“差点运气”,在几款游戏里都没有打出特别亮眼的成绩。直到《无畏契约》国服开启内测,“那时候工资很少,我花了身上仅有的两千块钱买了个内测号,玩了《无畏契约》。可以说没有《无畏契约》就没有现在的我。”那是一个改变人生的时刻,他记得很清楚。
“其实那时候我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HangHang说。但从那一刻起,他心里就只有《无畏契约》了。和以往接触的射击类不同,这款游戏不只靠枪法,还加入了技能,玩法更有层次感。他最喜欢的角色是捷风,也是他直播间里最常用的角色。“玩得顺手,技能组合也很适合我。”
几年过去,他从“运气不好”的职业选手,转型成了一个有几百万粉丝追随的技术与娱乐型主播。“我算是天生的主播吧。”他的语气里有一些自豪。他依旧每天坚持练枪保持手感,“你们直播间里偶尔看到我困难靶全中,其实就是平时练的素材。”
“你让我在我心里给《无畏契约》和其他游戏排名吗?我说实话,没有排名,我的心里只有《无畏契约》。”他接着说,“《无畏契约》几乎是我生命里的全部。哦不对,不是全部,我还有我老婆呢。”
HangHang几乎每天都会直播打游戏——一般是晚上 10 点开播,凌晨三四点半下播,“最近每天一点多就下了,因为我要多陪陪我老婆。”
比起游戏,更多粉丝是因为他和“小公主”的故事而感动。很少有男生时刻把“老婆”挂在嘴边,大大方方地展示甜蜜。但HangHang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在直播间喊她一次,确认她状态良好。小公主患有慢性病,常需要别人照顾。对于他来说,直播间的游戏和调侃之外,真实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就是陪伴。
这次重庆嘉年华的体验让HangHang印象深刻。“刚下飞机,我就看到了《无畏契约》的广告牌,我感觉重庆和《无畏契约》的适配度很高,很潮。”和直播间的互动不一样。线下能实实在在看到每一张脸,看到他们的笑容。我们聊天的时候,他还没来得及去到观音桥,但是已经在网上刷到了相关的消息,“氛围很好,我觉得这座城市是属于《无畏契约》的。”他说,“那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在直播间体会不到这么深刻。”
有的粉丝大老远赶来,只为和他合影几秒钟;有人喊着他的游戏 ID,要他签名。他都尽力满足。“我觉得大家都专门来找你,不能辜负别人的期待。”他说,如果不是时间限制,他还想跟每一个来看他比赛的粉丝合影。
有人说电竞是孤独的,但HangHang的故事却反过来证明:游戏也能让人学会爱。它不仅让一个十几岁辍学的少年找到了职业方向,也让他遇见了人生伴侣。
“我这辈子跟游戏脱不了关系了。”他说。父母曾经反对他打游戏,还没收过他的电脑,如今看到他站在舞台上,身后有成千上万的粉丝,也渐渐释然。“可能这就是我的天选职业吧。”HangHang半开玩笑。
城市派对的另一种节奏
在人物之外,还有一个承载更多人的空间,视线转向另一侧的观音桥现场,人群中突然传来此起彼伏的“猴子”叫声,脱口秀演员付航出场了。
粉丝涌到这边的小舞台——更近,能和嘉宾互动。付航把“瓦梗”编进段子里,不时抛出几个即兴吐槽,观众区里笑声与尖叫声此起彼伏,欢呼一浪高过一浪,几乎要将主持人的声音淹没。台下的年轻人齐声喊着“passion!”,气氛被一层层推高。
旁边的舞台是说唱歌手GALI。他把现场变成了一场即兴的Rap课堂——重庆的年轻人似乎天生带着节奏感。主持人邀请了几位观众上台,他们就伴着节拍一句接一句地freestyle。有人羞涩着只挤出几句台词引来满场笑声;也有人气场全开,押韵干净利落,瞬间点燃舞台。
而就在前一天,篮球运动员郭艾伦也来到现场,用带着东北味的重庆方言,对着粉丝说“我爱你”。一个篮球场被搬到了广场中央,男生们纷纷跃跃欲试,想和偶像过招。
最震撼的是夜幕降临的时候,说唱歌手揽佬出场。伴奏声一响起,观音桥广场立刻被推到沸点——成千上万的人挤在舞台四周,一边举着手机拍舞台,一边高声合唱“来财来财”与“大展鸿图”,整齐得仿佛一场军训。随着节拍,台下的手臂此起彼伏地挥动,合唱声几乎盖过了伴奏。
不止是明星,现场还有很多比如超级草根、何丹彤、落九川等KOL到场,身处于不同领域的他们,在这里通过一场场表演赛,让粉丝们发现,原来他们也是瓦友。
音乐、街舞、嘻哈、潮牌和电竞混在一起,观音桥广场成了一块巨大的派对现场。
在重庆的另一侧,西南方向的科学会堂里,VCT CN 季后赛正在举行。有粉丝说:“一走进去真的就感觉——哇!!!”每侧观众席前都设有超大屏幕,炫酷的红蓝色主题灯光交织,氤氲在空气里的光影像是把人直接拉进了游戏的“战场”。观众不仅是来看一场比赛,更像是被邀请进入到一局正在进行的对局中,心跳和场上的枪声同步。
随着决赛的到来,现场比赛氛围达到高潮,每一个精彩击杀都会掀起全场五千多名观众的呐喊,随着最终比赛的定格,BLG斩获了2025 VCT CN联赛年度总冠军,将与DRG、EDG、XLG一起出征巴黎全球冠军赛。
在出征仪式之前,说唱歌手GAI(周延)登上重庆经典地标朝天门,演唱自己的代表作《朝天门》为出征队伍带来了一场特别的助威。
江畔的重庆大剧院,《无畏契约》的电音 after party 把热情延续到了凌晨两点。主办方请来了北美人气DJ ISOxo 和 RL GRIME,强烈的电音节拍震动着大剧院的穹顶。门票一票难求,许多玩家提前几周就开始抢票。活动结束后,社交媒体上有人发repo:“感谢《无畏契约》,这种活动请以后多来重庆办!”
8月23日的晚上,一场以《无畏契约》为主题的无人机灯光秀在重庆夜空上演。数千架无人机从江边升起,在空中汇聚成游戏里的角色与符号。观音桥的广场上,人们抬着头,屏幕里的元素被搬到天空——暮蝶的蝴蝶在夜空里翩然展开,蓝色的光点像极了虚拟世界的技能释放——仿佛真的把游戏里的英雄投射到现实。
广场上的喧闹和夜空的光影连成一体。年轻人举着手机拍照、直播,父母带着孩子停下脚步,不少市民也加入进来。有嬢嬢一边拍视频一边笑着说:“我也看不懂这是啥子,但我娃儿喜欢,年轻人喜欢就好噻。”她还转头跟朋友补了一句:“回去发给他看,他肯定要高兴惨了。”这种带着陌生又包容的反应,和身边年轻人的尖叫声混在一起,让现场多了一层温度。
五天的嘉年华结束,观音桥的广场重新归于寻常的热闹。霓虹还在,地铁口依旧拥挤,但人们或许会记得,这里曾成为过一个“赛博瓦城”。游戏文化与英雄元素,被搬到现实的街头;角色从屏幕里走出来,与玩家对视、合影;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因为同一款游戏聚在一起,笑着、喊着、流汗、结识新朋友。
当夜幕下的观音桥响起合唱与欢呼时,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似乎真的消失了。《无畏契约》不再只是一个游戏,而是变成了可以触摸、可以分享、甚至可以改变生活的东西。
它所留下的,或许就是一种共同的记忆:在重庆的夏夜里,人们曾在同一个广场上喊出同一句口号,挥动同样的手臂,把一款游戏变成了他们青春的一部分。
对重庆来说,这不只是一场短暂的派对。当电竞和潮流文化走进城市地标——观音桥、朝天门、大剧院,那些曾经只存在于屏幕的虚拟世界,和山城的江风、夜色融到了一起。它让这座城市被更多年轻人重新注视,也把《无畏契约》的热情刻进了重庆的都市气质。或许很多年后,人们会记得,重庆不仅有火锅和江水,也有一个属于年轻人的夏夜——在这里,电竞与潮流文化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文 | 刘美粒 编辑 | 荆欣雨 出品 | 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