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谈 | 完全体男篮有多强?2027多名海外猛将归队 目标重返奥运会

犀牛赛事 网络 2025-08-20 17:00:04

编者按:本文为中国男篮拨云见日系列特评的最终篇,着眼于未来,探讨本次的亚洲杯的结果,对中国男篮重回奥运究竟会发挥怎样的影响?回顾系列前两篇请移步:

体谈丨6年的黑暗过去了,一个伟大的亚军拨云见日

体谈 | 功成不必在我!男篮功劳簿上应该给姚明记上一笔

撰文 | 于睿寅

编辑丨冯小

信心修复了,中国男篮收复失地的过程,要一步一步来。

主教练郭士强在赛后说得很明白:“这届亚洲杯只是近期目标,我们最终的目标是2027年世界杯,要拿到2028年奥运会的入场券,这是我们最主要的目标。

图说:所有比赛都结束后,郭士强难得一见的微笑才挂在脸上。

当中国男篮终于又夺回了“亚洲第一(地理意义上)”的底气,我们终于又能畅想那些前辈们能轻松企及,近些年来却与我们渐行渐远的顶尖舞台。2016年的夏天,周琦的名字在选秀第43顺位被火箭队叫到,而男篮也在里约迄今最后一次打上奥运正赛,一场也没有赢。自那之后,男篮就进入了一段人才和大赛“双断档”的漫长蛰伏期。

人才的断档,以今年杨瀚森被开拓者队第16顺位摘牌为标志,辅之以崔永熙曾凡博冲击NBA不停歇的步伐,以及王俊杰和诸多U19小将们在国际赛场的崭露头角,似乎看到了隧道尽头希望的微光。

大赛的断档,也正以本届亚洲杯重拾的信心为基础,稳扎稳打地迈向2027年世界杯,进而是2028年奥运会。如果能如愿,那将是我们时隔12年后,再一次踏上代表世界男篮最高水平的舞台。从1984年中国正式参加夏季奥运会,到最后一次亮相的2016年,这32年间,谁也不会想到男篮参加奥运会竟会成为“奢侈”。

图说:男篮许多年未见的精气神儿,让他们成为最可爱的人。

新任篮协主席郭振明称赞男篮集体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之一”。但在杀回巅峰的这条血路上,可爱是远远不够的。从收复失地进而到开疆拓土,除了团结和担当之外,更需要男篮小伙子们展现出对胜利饥渴的狼性,勇于走出舒适区的韧性,让”超水平发挥”成为常态,才能把在绝望中摸索的6年,或是重返奥运舞台的12年中,欠下的、错过的、待弥补的,通通都攥在自己手里。

大赛展望:亚洲格局没有变,主要对手都挺难

中国男篮重返奥运赛程的征途上,首要面对的对手仍是亚洲的这些“老熟人”。

这届亚洲杯上,亚洲传统一、二档球队中要说有超出预期表现的球队,第五名的中国台北算是一个。除此之外,被挡在四强门外的韩国、菲律宾和黎巴嫩,被挡在八强门外的日本和约旦,以及为了保存体力甚至不愿跟澳大利亚拼一下的伊朗,虽然都能找出主客观各种原因,但没有哪个对手让我们眼前一亮——肉眼可见变强的那种。

新老交替期青黄不接的人才断档、归化球员和闯荡NBA的球员因为档期问题回不来……理由无外乎这些,中国队也都曾经历过,我们都懂。

但中国男篮未来几年大赛中的同路人,仍大概率只会从他们之中诞生。2027年的世界杯,去掉澳、新(先假定他们能出线)和东道主卡塔尔,再自信一下假定我们也能顺利出线,8个亚太区名额还剩4席,多半就在上面提到的七八个队中取其四。没有新鲜感,也未见得有大突破。这其中的6支真正意义上的亚洲球队,抽签时大概率被划到第七~八档,好一些的话第五~六档。也就是说,小组赛碰到非洲兄弟“送温暖”的概率,至多一支,可能一支也没有。

图说:日本队和伊朗队作为主要亚洲对手,本届赛事都没有展现出太新的东西。

这6支球队中排名最高者——希望是我们——将直通2028年的奥运会,这也是郭士强和我们设想的剧情。撇去抽签的不可控因素,倘若能在小组赛赢下两场顺利出线,那目标就基本实现了。毕竟,在改制后的2019和2023两届世界杯上,还没有哪支亚洲球队能实现小组突围;亚洲球队上一次晋级16强,还是2010年世锦赛时期的我们……

到时候,即便日本队请回了河村勇辉(届时26岁),黎巴嫩队请回了阿拉基(届时33岁),菲律宾队请回了克拉克森(届时35岁),或是伊朗、韩国又归化了什么厉害的角色,他们的上限在过去几年的大赛中我们也领略过——有若干场热血的漂亮仗,但整体并不具备突围并走得更远的潜质。

所以对中国队而言,如果和上届世界杯一样仍被划到第六档,那意味着除了必须赢下第七~八档的“弱队”(大概率是非洲兄弟),至少还要拼掉一个第三~四档的、相对没那么强的欧美对手。毕竟如果以1胜2负跻身复赛,变数颇多,2胜1负才算保险。

2019年本土举办的那一届,如果不是对阵波兰队时那次刻骨铭心的边线球失误,我们已经完成了上述目标。但作为非东道主不可能再获得那么好的签位,到2023年时原本计划必拿下的非洲对手南苏丹,也因为几乎覆盖全主力的归化而让我们翻了船;至于复赛21分输给菲律宾这种事,只能说,是绝对不该也不能出现的非正常现象。

所以,按照未来两年的备战计划,除了确保世预赛的6个窗口期不出岔子,以及打好战略意义不太大的2026年亚运会外,在每年夏天多和实力伯仲之间的欧美非顶尖强队过招,寻找感觉,建立信心,或许是比较现实的策略。热身赛对手的选择亦是一门玄学,2023年世界杯前乔帅找的尽是德国、意大利、克罗地亚这些他熟悉的欧洲强队,结果对德国一场49分的差距直接把心态打崩了,反而是与南苏丹、波多黎各实力和风格相近的对手没有提前接触一下。不过相比起乔帅其他执拗的行为,这已经不算啥了……

图说:热身赛两胜委内瑞拉,下次大赛遇上他们不怵了!

亚洲杯前男篮热身赛的对手是荷兰、委内瑞拉和波黑(另有两场对西班牙联赛队的内部赛),战绩5胜1负,这个安排就合乎逻辑很多且遵循了一定的人情世故,两胜委内瑞拉也顺便破了2016和2019年攒下的心魔。并不是不该跟欧美第一档强队过过手,但如何合理编排并让输球变得有价值,还真是门中式的技术活。

阵容提升:最强模式尚待成型,不卷归化亦有出路

按照篮协今年处理杨瀚森亚洲杯参赛安排的逻辑,2026年亚运会的男篮阵容对旅外球员应该仍是“非必要不征召”,以锻炼国内和年轻球员为主;但到了2027年世界杯,毕竟关乎奥运会的晋级席位,养兵千日,旅外球员和归化球员(如有)应该是“应来尽来”。也就是说,这个奥运周期内男篮阵容的最强形态,大概率是在2027年夏天才完整亮相。

这其中的X因素颇多。譬如届时杨瀚森经过2个赛季的NBA锤炼能否成为世界级别的内线;譬如崔永熙、曾凡博和余嘉豪等其他旅外球员提升高度如何,王俊杰有没有在选秀中被摘牌;以及,当胡金秋、赵睿和胡明轩等本届大核已经纷纷迈过30岁的门槛,更年轻的CBA球员能否前赴后继让人才储备更加厚实?期盼都是正向的,但是当中国男篮在一个没有姚明式绝对强人的时代,惶惑和忧虑也是不可避免的。

图:明年的亚运会,不妨带上今年打U19世青赛的年轻球员锻炼锻炼。

2026年的爱知·名古屋亚运会,虽然其战略意义不及亚洲杯,但合理使用仍可以作为这个奥运周期内阵容试验的枢纽。要给建议的话,我觉得可以适当考虑不带(或者不全带)两胡一赵,旅外球员视情况酌情参与,以本届亚运会上已证明能独当一面的朱俊龙高诗岩、程帅澎等国内球员为班底,适时激活未入选今年亚洲杯的国家队边缘人,并补充届时年龄在20岁上下的(本届)U19班底作为生力军。对亚运会金牌努力争取但绝不执念,会豁然开朗许多。

毕竟,我们对于2027、2028两年大赛中国男篮阵容上限的畅想,也大致是如此。以杨瀚森为首愈发壮大的旅外军团、以胡金秋为首CBA国内球员中那些想赢且会赢的人,以及过去两届U19世青赛(分别获得第10、第13)阵容中能跻身成年队的翘楚。其中,旅外军团和U19阵容有多人是动态平衡的,除了杨瀚森外,像王俊杰、淡厚然、赵维伦、郇氏兄弟等都已有NCAA或者其他海外联赛的背景。

账面上看,似乎足够让郭士强指导打个富裕仗了;但融合的效果究竟如何,不能等2027年世界杯前两个月才仓促上马,2026年亚运会这样可以犯错(其容错率要比世预赛更大)的实战机会也必须抓住。届时最年轻的一批人,陈家政和冯傲是2006年的,张博源和朱正是2007年的,胡金秋、赵睿在这个年纪都已经随国家队打洲际大赛了,算不得揠苗助长。

借此机会也可以进一步试验、补充男篮阵容的短板。譬如内线,我们6场场均39.2个篮板只能排第十位。在考虑到周琦的伤病和年龄情况、胡金秋更适合打四而非打五、余嘉豪面对亚洲对手都毫无优势的前提下,在2027、2028两届大赛上选择谁来和杨瀚森一起护框?这是在未来两年内可以持续和试错的课题。

图说:2027年时李凯尔已经34岁了,这个归化名额是否一定要用?

另外要聊的一点是,当我们的亚洲、非洲对手都在“卷”归化球员,甚至连欧美强队也不排斥试一试的大前提下,我们是否也要用足这唯一的归化名额?需明确的是,李凯尔在2027年时已经34岁了,即便他仍有参赛意愿,这个年纪的球员在中国男篮大赛阵容中也不是常态。姚明卸任后,新主席郭振明在谈及归化策略时总结了16个字——文化认同、血缘优先、总量控制、能力为重。但在实操中,光是血缘优先一条就能把候选人锁死,满足所有条件者更是凤毛麟角,不然早就进入球迷讨论范围之内了。

敲打中国男足“花钱听个响”的归化大业?况且就今年亚洲杯四强+韩国都未使用归化这一现象来看,宁缺毋滥,可能也是个普遍选择。毕竟,归化要花不少钱呢……

信心回来了,正向的舆论和氛围也回来了

8月18日凌晨的朋友圈,铺天盖地,红旗招展——上一回篮球引发如此主旋律的刷屏,应该还是2022年女篮亚洲杯摘银的时候。这一回男篮的将帅们仿佛个个都上升到了发言人的高度——胡金秋,“想为中国做点什么”;赵睿,“只要还能动,就要为胸前的国旗拼”;胡明轩,“12个人像1个人战斗”;郭士强,“我们代表着中国来展示中国篮球精神,我们在努力让中国男篮重新崛起”……

只要球打好了,说什么我们都爱听。

8月19日,男篮登上了《人民日报》,虽然只是第七版的一条窄边。当天的体育版只有两条消息,一条是成都世运会闭幕,一条就是男篮。

图说:哪怕就这么一小条,男篮也算登上《人民日报》了。

你甚至,能听到篮协主席郭振明开起玩笑了。他在称赞主教练郭士强时,专门提到郭导在CBA联赛期间奔波各地考察队员,到最后向篮协道了个歉:“不好意思啊,郭主席,这么多的火车票和飞机票,花了协会不少钱……”他没提的一点是,郭士强今年年初赴美国考察包括崔永熙、王俊杰在内的旅外球员,那差旅费用或许更贵。但是仅凭一个打出来的王俊杰,一切都值得了。

除了众志成城、克服困难这些主流叙事,我们听到了更多以往大赛时不常听到的细节——也许有,但成绩糟糕时谁会注意这些。这就包括,备战东道主时,男篮通过“当地的关系”搞到了沙特队此前内部热身赛的影像资料;郭主席透露随队的两位视频剪辑师来到吉达后几乎没出过酒店,直到决赛打完才算第一回来到现场;决赛当天早晨,因为没有可用的训练场馆,教练组在早餐之后用胶布在酒店大厅贴出来一片临时球场供使用,郭导弯下本就有伤的腰,指挥工作人员“贴条”……

比起此前历届大赛姚明“我太难了”的表情包,我更愿意倾听这些细节。看似轻松随意,实则满是辛劳和血泪;看似发生在场外,但一件件累加才造就了男篮场上热血、拼搏、不言弃的瞬间。许多业内同行都感慨,从2019年到现在每回聚会,大家的话题都开始于那届不堪回首的世界杯,那个让中国男篮陷入危局的边线球;但未来多年,当我们再谈论起中国男篮时,有2025年夏天这些积极正向的言语、态度、案例、轶事,让人心情舒爽,也更愿意向身边人、我们的孩子们传达。

更多没赶上看姚明打球的年代,甚至对易建联有多强都印象模糊的年轻人,2025年的夏天也许会成为他们的篮球启蒙。就在决赛前的几天,已经不担任官方职务的姚明还在四处游走,推广NYBO小篮球、浙BA和他的姚基金慈善赛,为中国篮球播撒在基层、在年轻人中的种子。经过今夏,我们更明白,“教练,我想打篮球”的呐喊,不一定是源于日本动漫,更是源于男篮自己托举着自己走出泥潭的历程,源于先行者们的每一次播撒和启迪。

图说:今年夏天的中国男篮,配得上“未来可期”四个字。

“中国男篮从未感觉这么好”,请继续,沿着难而正确的道路继续“好”下去。

上一篇: 吓死人!总决赛还没开打,步行者差点命都没了

下一篇: 恭喜!CBA状元加盟辽篮,签2+1合同不要顶薪,一个技能媲美郭艾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