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帅终于低头!赛后直言李缘撑不起后卫线,双塔战术最大死穴曝光,女篮需要老将回归
中国女篮在与西班牙尤文图特队的两场热身赛中均取得胜利,比分为90-81和91-86,但比赛过程暴露出的问题值得重视。首场比赛中,虽然最终以9分优势获胜,但全队出现20次失误,其中后卫线表现尤为突出。作为首发控卫的李缘发挥未达预期。第二场比赛上半场表现尚可,但下半场失误问题再度显现,全场失误数再次达到20次,甚至出现关键回合空篮不进的低级失误。
主教练宫鲁鸣在赛后采访中明确指出球队现存问题:内线实力强劲,锋线攻击力尚可,但后卫线组织能力存在明显短板。他特别提到年轻后卫在应对全场紧逼时表现毛躁,中生代球员处理球也不够从容。这番表态既是对现有后卫线的批评,也反映出教练组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
为改善后卫线状况,教练组在集训期间采取针对性措施。海埂训练期间专门设立后卫训练营,从国青队和国家大学生队选拔多名优秀后卫,旨在通过集训提升整体实力并完成新老交替。本期集训名单中,除李缘外,田媛媛、冉科佳、陈玉婕、徐凤威均为新入选球员。
然而热身赛表现显示,这些年轻后卫虽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敢打敢拼的精神,但在高强度防守下暴露出组织能力不足、比赛经验欠缺等问题,难以有效支配球权和掌控比赛节奏。这种情况下,王思雨和杨力维等经验丰富的老将价值更加凸显。
目前教练组的建队思路已十分明确:以杨舒予作为锋线核心,围绕韩旭、张子宇构建双塔体系,辅以李月汝形成三大中锋配置。球队战术将充分发挥内线身高优势,打造区别于欧美球队的独特比赛风格。
中国女篮在身高方面具备全球范围内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主要体现在同时拥有张子宇和韩旭两位顶级内线球员。其中,韩旭的技术特点尤为全面,不仅能够在内线强攻,还具备外线投射和策应能力,理论上可以与张子宇形成互补的双塔组合。这种高度配置是其他球队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也是教练宫鲁鸣坚持采用高度战术的根本原因。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确实有望成为中国女篮在国际赛场上的制胜法宝。
然而,从亚洲杯前的热身赛到正赛,再到近期的两场热身赛,实战效果表明,单纯依靠身高优势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比赛实力。双塔战术的有效实施需要完整的体系作为支撑。现阶段中国女篮的双塔阵容存在明显的适配性问题。该战术不仅需要外线球员具备稳定的投射能力以拉开空间,还要求后卫线拥有出色的持球和组织能力,以便为内线输送高质量的进攻机会。
亚洲杯期间,由于王思雨和杨力维等经验丰富的后卫球员在场,球队尚能通过老将的串联维持进攻节奏,使双塔战术发挥出一定的压制效果。然而,在缺乏老将坐镇的情况下,球队的进攻组织明显脱节,后卫无法有效梳理进攻,导致身高优势难以发挥,反而因移动速度偏慢的短板被对手频繁利用反击得分。此外,双塔战术本身存在固有弊端。张子宇虽然拥有2米26的身高优势,但移动速度较慢,迫使球队在防守端过度依赖联防。联防战术对团队默契要求极高,需要场上五名球员高度协同,才能确保协防和补防的严密性。一旦个别球员意识或跑位出现滞后,联防体系便会出现漏洞。面对高水平且具备稳定投射能力的对手,对方可以通过快速传导球轻松找到空位机会,从而瓦解联防。这一点在此前与尤文图特的比赛中已得到验证,对手多次利用挡拆制造外线投篮空间,在中国女篮联防的薄弱环节命中三分,使防守陷入被动。
中国女篮当前阵容若保留李梦、王思雨、黄思静等核心球员,配合韩旭与张子宇的双塔组合,将显著提升战术体系的整体性。这种配置能够实现内外线高效联动,构建攻防一体的作战能力。然而现阶段关键串联球员的缺失,导致双塔战术的潜在优势难以充分释放。
从战术层面分析,中国女篮亟需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现代篮球发展趋势强调快速攻防转换、精准外线投射以及团队传导配合,过度依赖内线高度的传统打法已显滞后。当前球队的进攻体系存在明显局限性,战术设计过度集中于双塔应用,缺乏有效的备选方案,当内线受阻时往往陷入个人单打的被动局面。
需要明确的是,现阶段的热身赛事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通过实战检验及时发现问题,为重大赛事做好充分准备,这是训练周期的应有之义。中国女篮队员的个人天赋毋庸置疑,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战术创新释放球员潜能,实现团队战斗力的最大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