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其不争!直到看到这一幕,我终于知道杨瀚森为什么会突然被全网黑了!
直到杨瀚森打了3分钟就气喘吁吁,我算彻底懂了杨瀚森为啥突然被全网“追着骂”——真的是“怒其不争”四个字,写满了所有球迷的心里话!
今天比赛里,杨瀚森刚上了不到4分钟就喘得直不起腰,教练赶紧把他换下来;可再看队里那个快被淘汰的替补杜普里斯,就那么点上场时间,拼得像要抢最后一块“留在队里的蛋糕”:防守贴得对手动弹不得,还砍了9分1板2助攻。这对比太扎心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啊!  
只有20岁的小伙子,体能本该是压箱底的优势,结果现在成了致命短板?3分钟就跑不动,这哪是“状态不好”?分明是职业态度出了问题!
球迷骂他,从来不是因为他没天赋——2米16的个子,手感软得能投三分,球感比很多后卫还灵,当初多少人把他当成“中国篮球下一个希望”?可问题是,别人都在往前跑,他却像站在原地甚至往后退:去NBA才几个月,体能没涨反退,以前的肌肉线条都没了,整个人看着松松垮垮的;早就在青岛队时就开始学英语了,结果去美国大半年,沟通依然需要翻译!语言本是融入NBA体系、理解战术的关键,但他并没有展现出足够的主动性,一个连交流都困难的新秀,如何在训练中高效吸收教练的教导,如何与队友建立化学反应,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更让人窝火的是“生活优先级”:带女友去美国没毛病,可你连球都还没打上,还在拼“立足机会”呢,外界看到的却是你频繁跟女友吃夜宵、逛街的画面;采访时问你训练,你要么说“吃了好吃的”,要么说“最近睡挺好”——NBA是用来“享受生活”的地方吗?那是全世界最卷的篮球战场啊!  
最让人难受的是他的“气质变了”:以前在CBA打球,眼神狠得像要“吃球”,拼抢的时候连地板都要扒下来;现在在NBA镜头里,总跟着队友嘻嘻哈哈,完全没了那种“我要证明自己”的劲。一个运动员最可怕的不是技术差,是丢了“想赢”的欲望——你把进NBA当成“终点”,可人家杜普里斯这种替补都在拼“活下去”的机会,你倒好,连点“我要留在队里”的求生欲都没表现出来?
说实话,球迷骂他真不是恶意,是憋了一肚子失望:好好的“中国篮球希望之星”,就这么把天赋糟践了,把机会浪费了。你说你去美国是“逐梦”的,结果梦没追上,先把“拼劲”丢了?  
NBA从不是“灯光+女友+镜头”的秀场,是凌晨4点的训练馆、擦不完的汗、投不完的篮。杨瀚森得搞清楚:你现在的身份是“还没立足的新秀”,不是“已经功成名就的球星”。
能不能把球迷的尊重赢回来?就看接下来几个月,他敢不敢把“享受生活”的心思收起来,重新扎进训练馆——毕竟NBA的饭,从来都是用汗泡出来的;想留在这个舞台,得先找回当初“想成为好球员”的那股子执念。  
咱球迷骂他,是疼惜:疼惜他的天赋,疼惜他的机会,更疼惜“中国篮球好不容易冒出来的一颗星”,就这么“慢慢暗下去”。
杨瀚森啊,你得明白:NBA给你的不是“光环”,是“考验”——能不能从“被骂”里醒过来,就看你愿不愿意重新捡起“凌晨训练馆的灯”和“流不尽的汗”了。  
毕竟,真正的“球星”,从来不是活在镜头里的,是活在训练馆的地板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