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规律:复盘一下中国队目前输掉的所有场次

犀牛赛事 网络 2025-05-22 10:05:09

薛飞2:4篠塚大登——直板两面反胶的方向问题

某种程度上说,薛飞是中国队在直板两面反胶探索方向上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王皓之后,当时普遍觉得王皓的风格可以复制,而薛飞是相对最接近的。当时大家以为王皓可以复制的方向是直板两面重炮,从中国队培养的直板来看(薛飞,徐海东,等等),中国队重视两面质量,忽视了王皓绝伦的反手手感,而更重要的,忽视了直板两面反胶更能大范围铺开的首要要素是快速和连续——反倒是欧洲的小勒布伦和邱党在这个方向摸出一些路子,成绩上也好于目前的中国直板。

具体到这场球,薛飞在质量上不见得下风,但是很多时候相持对手都是挂起来给中间。薛飞的选择都是勉强侧身偏多,挂起来质量不高,让上风的球变成五五开的中台对抗。这种球,如果坚持近台,快速衔接,用速度压住对手,之后再侧身,情况就会主动很多。

纯粹从实力上看,这场球不算爆冷。篠塚是日本巴黎奥运会的三号选手,而奥运会期间薛飞最多最多也就是中国队的七号。现在薛飞以第五号主力代表中国,篠塚是日本队的四号,让这个对比显得更接近。但是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篠塚起码在纸面上本来就更被看好一点。

林高远2:4西蒙·高茨——借力发力双刃剑

当一个选手经常性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那问题一定不是心理上的,是技术上的。

当年王励勤常被说心理素质不好,后来回顾的时候主管教练李晓东说其实那时候正反手结合有问题,经常强行侧身没质量,有点类似之前说的薛飞。

林高远最擅长的技术环节就是借力发力。这种技术其实难度很高,在高压力的场面下很容易打折扣,打出来又很有冲击力,能完全压制对手,甚至冲击强得多的对手。

但是这种风格有个问题,就是自身的冲击力和质量,来自于对手的质量。上一届世界杯林高远对马龙,马龙后半段换了战术,全部用软球不直接和林高远对抗,林高远丧失节奏,对抗能力马上下降很多。

而西蒙其实最擅长的情况,就是在扰乱对手心理的情况下,利用各种不停的变化让对手找不到节奏。2019年布达佩斯战胜许昕如此,这次战胜林高远依然如此。

第一局双方基本上比较正常的在中近台对抗,西蒙基本没什么机会。第二局,西蒙就开始战术性的尽量拉远距离,控制节奏,不在近台和林高远对抗,而且开始放高球。

第三局,大家谈论很多的那个7-1的逆转,西蒙更多是在发球环节想了一些办法。西蒙前边一局赢下来,林高远多少心里有点打鼓——西蒙也知道这点。他相应的选择了在正手位的发球,以旋转不太强也不好借力的为主,破坏林高远直接拧拉的节奏。近台对抗不起来,中远台对手东一个西一个,林高远的节奏受到很大限制。

到了第四局,场面开始逐渐倾斜。可以说,这场球的后半段,西蒙在前三板环节基本拿捏林高远。他用了大量以落点变化为主,旋转不太强的软发球限制林高远发力,还能算住林高远的回球位置。在算不准的时候,他可以心很定的到远台施展各种花样。

纯粹以远台花活手段来说,西蒙发挥好的时候堪称历史前三级别。单说这一场,从放高球,到台下抖动左右侧旋,到反拉,到远台削球,甚至还有跑上来反抽对手放短,手段之丰富,比起之前的欧洲高球传奇梅兹,简直像大人比孩子。

最后简单提一下高球。

从这十几年的情况回头看,打高球不太有底的选手,除了技术上的因素,还有个共同点:普遍纯粹运动能力偏差。无论是之前的郝帅,现在的林高远等等,在纯粹的跑跳能力,身体素质,尤其是爆发力上,都不算顶尖。从某种程度上看,放高球其实是一个对手用跑动能力纠缠,来消耗打高球这边爆发力和体能储备的情况。反过来,通常擅长喜欢放高球的选手,体能和运动能力普遍地不错。如果一边放一边打的次数很多,其实就变成了双方在拼体能。爆发力比较差一点的选手,体能下来的快,击球质量下降速度也快——所以越打越没底。

那些纯粹运动能力不太强的顶尖选手,对付这种放高球牛皮糖,更多是靠手上细活儿——马琳对梅兹,各种吸短两跳不出台,能跑出花儿来也没辙。

陈幸同钱天一2:3萨宾万远/林诗栋蒯曼1:3吉村真晴大藤纱月——双打的技术规律

这两场比赛放到一起说,主要谈一谈双打怎么配对。

通常说双打配对,说的最多的无外乎是左右手搭配——实际上中国队最多的也就是这么配,这两对都是。

但是双打搭配远没这么简单。

单说选手拆开的个人能力,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组合,都远不如对面的中国组合。但是加在一起,就出了1+1远大于2的效果。所以说双打的客观规律还是必须尊重的。

一般来说,两个选手配双打,最好的组合大概是,一个高一个快,一个发动上手一个相持补板,一个远一个近,一个凶一个稳,一个变化多是一个实力强——如果加上一个左手一个右手当然更好,但是不是必须的。德国日本组合,都是两个右手。

萨宾相当比例的球都是这样的,最大化特长

德国组合里,萨宾去年年底刚把反手改成防弧胶,双打里也不怎么用,她主要的角色就是在中台全台跑动,用正手能力和女子前三的运动能力背住全全台——简单说往死里跑。万远正手颗粒胶皮,主要就是在前台相持防御,有机会正手快速补一下。

两个人分别单打的时候,萨宾的防弧胶皮经常把自己打乱,而万远经常太喜欢发力导致主动失误。但是两个人配合起来,万远用速度给萨宾创造空间,萨宾全台跑根本不用反手;万远则用不着太冒险发力,能上台身后的队友就能打出威胁。战术上说,万远高抛发一个小侧上,对手一推后边萨宾直接大炮启动,简单有效,钱天一陈幸同全场都接的不太好。

注意吉村和大藤的位置

日本组合其实道理类似。吉村真晴是那个在后边左右发力的——在单打里他衔接比较慢,在双打里则被弥补起来;大藤在女子选手中其实算是中台实力比较强的,经常有反攻。在这个双打配对中,大藤基本上就是在近台贴住对手,更多利用反手能力顶住对手进攻,给身后的吉村创造机会。

相比之下,无论是蒯曼林诗栋,还是陈幸同钱天一,其实配合思路上都偏简单。很多时候,两队组合四个选手的站位都在同一条线上,而且战术上更多都是依靠左来左打右来右打依靠个人能力。相比对手更尊重双打的规律,彼此配合来弥补缺点,中国选手更接近于试图用纯粹的个人能力堆死对手——哪怕浪费一些自己这边的能力优势。

客观的说,中国选手的选择未见得就不对。在奥运为主的战略里,不太可能要求一共就三个人,还得打三项的三个人能在双打的技术上还完美契合,用两个单打能力很强的选手硬凑是个很现实的选择——缺点就是会有这次世锦赛这种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看台上的王励勤主席当然最清楚:当年阎森王励勤组合,一高一快一左一右一个相持一个发动一个凶一个稳一个近一个远,是堪称完美的双打。据传阎森已经开始帮助国家队工作,看看接下来双打上有没有什么突破。

梁靖崑黄友政2:3高承睿林昀儒——双打的默契

其实梁靖崑黄友政比上边的两对双打配对上还更合理一些,虽然两人之前没配过双打。

这个组合,梁靖崑在后边相持发力,黄友政在前边衔接补板。相比之下,高承睿林昀儒有点类似上边两队中国队组合。相对来说,林昀儒更靠后,高承睿稍微靠前,但是因为两人都不是全场飞奔的正手天王,所以相持打起来,高承睿林昀儒主打一个左右手连续进攻连接快,绝对质量不那么高。

合理虽然合理,但是梁靖崑黄友政的缺点就是两人配合时间太短。正常打起来,其实双方在斜线路线上的相持,黄梁组合可能还稍微上风一点。但是高林的优势有两个:第一两人配合时间更长一些,彼此更熟悉,发接发战术变得出来。尤其是林昀儒,很多时候可以靠发球能力强行破坏对手意图;第二,其实还是因为两人配合时间长,落点变化更灵活——甚至都不说能力有多强。第四第五局,高林很多球其实单纯防到两条直线上,黄粱就很难给出回应了。

所以双打这东西,如果真的要打出最高水平,首先技术上要配对,然后战术上要配合,最后还得彼此熟悉,有默契,顶过大场面才行——这些还真不一定要求两个运动员分别水平就是最高的。

这道理最明白的应该就是中国队,90年代中国队开始翻身,就是从双打开始突破的。

王涛吕林,另一个双打历史最佳竞争者

上一篇: 世乒赛5月19日赛程公布,王楚钦再战雨果,现场观众少原因被曝光

下一篇: 多哈世乒赛:石洵瑶vs早田希娜谁能晋级八强?前者稳定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