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国乒男队为何打日本打得如此艰难?场馆加了不少debuff

犀牛赛事 网络 2025-10-16 14:47:03

极限抗压,让二追三,国乒男团绝境翻盘

第一场和大背景

中国队排阵的思路大概是这样的:之前林诗栋输了法拉吉,如果再排前两号对日本的主力,心理压力大输比赛的风险是其一,对运动员心理的毁灭性影响还更大,所以放了三号。

梁靖崑第一场,赛前的心态属于赢了赚输了算,毕竟后边王楚钦无论对松岛还是张本,都是上风;加上林诗栋打三号应该很稳,就算第一场输了,第四场王楚钦再上去基本也解决问题了。

当然,后边的事情我们知道了,并没按照这个剧本走。

说一下这个场地,因为这个因素影响很大。聊乒乓球这么多年,我自认为很少过分场馆之类外在条件。但这个场馆真是太不同了,对比赛的影响也是我记忆里最大的,可能没有之一。

这个场地叫做Kalinga-Athletics HPC Building,建造的时候是个室内田径体育馆。它体积明显超过几乎所有常见的举办乒乓球的场馆不说,而且非常空旷。

比赛场地就是简单的铺了一下地胶,加上几个隔断,所有场次的比赛就这么开始打了。

这个场馆空旷不说,从当地气温来看一定有通风设计,比赛观众还少,这种情况下,几乎一定会有空气对流,俗话说就是会有风。这种对流不会明显到肉眼可见,但是对于乒乓球这种敏感的项目来说会有几个影响。

  • 因为对流的原因,球会感觉上会飘,会比较不走。

  • 场馆非常大,球在视觉里感官上就会觉得非常小,会感觉速度慢。

  • 比赛所在的印度Bhubaneswar,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非常潮湿,相对平均湿度能达到83%,气温30度以上,随着湿度上升,空气密度会下降,也会细微的影响球的运行。

具体到梁靖崑对张本这场球。

这场两边显然都还没太来得及考虑场馆的影响,整场集中在对反手上。两边的反手得分率都超过七成,基本都是反手半台斜线。

跟之前两个人的比赛相比,这场球有几个特点:

两边反手失误都非常多:所有借力发力,尤其是硬怼的发力,非常非常容易下网。后来张本这边对这个情况先做了反应,很多时候先侧身拉起来(因为正手工作距离长,调整空间大),然后形成反手相持,同时避免发力。与此同时,因为球馆球不太走,纯防的时候也借不到力,很容易下网。

因为反手借力发力下网很多,变直线也更容易失误。比赛开始俩人都打的别别扭扭:很多有把握的球全打到网底下,凶变直线的基本都失误。两个人都只能在失误很多的情况下把反手得分率堆到了80%多对70多%。

随着比赛的进行,大家会越来越意识到这个情况,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第一场到了2:2之后,张本智和从4:6最后反超拿下,非常重要的是他用发个六分力左右的方式把相持稳定的打起来,尽量先不失误,梁靖崑在很多能打出来的球上出现了失误——虽然总体来说,比赛非常接近,结果并不怎么意外。

第二场

如果说梁靖崑对张本结果如何中国队都能接受,那么王楚钦对松岛的结果,看起来就不在中国队赛前计划之内了。

如果总结一个输球原因,那就是这场球是王楚钦失误打丢的。这个比赛场馆,最合理的策略就是相持稳定的拔住(五六分质量稳定上旋不失误)。谁着急上质量谁最容易丢分。

问题来了,怎么到了半决赛了,大家才开始应对这个场馆?

简单说,亚洲锦标赛赛程太短。跟去年打一大堆有的没的单项比赛再打团体不同,这次只有团体。而且中国队这样的高位种子直接从淘汰赛开始打。说是半决赛,其实之前只打过一场。

某种程度上说,王楚钦和菲力克斯勒布伦在战术的核心思想上很接近。现在乒乓球速度太快,过渡球很容易成为对手机会,所以怎么尽量快把攻势从0拉到100,是这种风格的核心思路。如果说以前运动员还有发球,拧拉,之后形成反手连续最后正手进攻这个环节,现在则巴不得直接快进到发球,然后进攻,中间套路都省略。

这种风格对两个前提要求很高,第一是对手接不太好你的发球,第二是你的借力发力连续进攻要很有质量。

对于第二条,这个场地相当于给所有人都上了不小的debuff。

王楚钦这场很多关键球都是自己打丢的,对于情况来说太着急。

之后连续三个,都是借力发力全都出界,本人也肉眼可见的情绪受影响。

第五局情况更明显。开局王楚钦一路被打到8-4,松岛没打上几个,都是出了机会自己着急两下带走。站在事后角度,多一点旋转节奏变化,未尝不是比发狠更合理的一个选择。

打球这事儿有时候就跟生活差不多,有时候要做自己,有时候要老老实实装成别人:坚持做自己有时候会受惩罚,能装一下别人应付过去未尝不可。

第三场

篠冢大登和林诗栋相遇在第三场,有相同的原因:林诗栋是上一轮输了球,被安排到这稳一下;篠冢大登则是因为本来排在三号的户上之前也输了球,自己风格更稳健,被安排到这里稳一下。

日本队这三个人里,从相性上说,篠冢大登最适合这个烦人的场馆。他相对适合偏重正手的选手。之前法拉吉的时候就有感觉,因为这个场馆无论是防守,变直线还是反手给压力,都打折扣,反倒是正手多侧身最安全。有对流球飘了,也慢一点,容易发大力。篠冢大登还是个左手,正手更容易发挥一点。

再怎么适合,两边实力差距还是明显。篠冢大登相比林诗栋,最大的优势是日本队2:0领先的比分。客观的说,林诗栋这场技术执行的折扣很大。反手环节很肉,一直到比赛快结束反手才打出质量。好歹死中求活,在篠冢大登频繁的侧身打出超过水准的命中率的情况下,磕磕绊绊别别扭扭把比赛拿下来了最重要。

有些时候就是这样,自己最顺的东西打不出来,让本来没威胁的对手看着都很强大。

招牌反手一个没拉上,而且所有人全场大咧都没打上几个

其实在某个平行世界里,林诗栋应该是从三号打起,经受一些考验,然后再出现在前两号主力的位置上。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情况有别,却也在三号位置上做出了贡献。

对拉都没拉过篠冢大登

第四场

王楚钦原本对张本智和都能算是天克。这场之前,除了之前WTT横滨张本赢了,基本上一边倒。

一般来说,只要看一下当天张本对王楚钦前几个发球接的怎么样,结果如何就能猜到个八九分。

这场来一上来,张本接的不太好,我都开始琢磨会不会这场直接3:0快进到第五场了。

该说不说,无论对张本智和持什么样看法,有一点得承认:场面战绩再怎么难看,他从不自暴自弃。局面再困难,该想的办法好赖都要用一遍,赢不了也要全力抵抗。

这个场馆的情况对威胁主要在反手的张本智和影响更大一些,所以没办法的办法,他这场基本都用上了:从抠短球,到相持段黏住,到防守变线路,还有什么站正手位置发球。总之除了接发球没太好办法,别的招都用了。

王楚钦直到第五局最后好像才把这个情况缓明白:现在这个局面,自己基本总是先手。只要自己这边稳定进攻能连上,别着急发力,张本智和其实也没什么办法。张本招数显得有用,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着急发力。打了一整场,到第五局3-5落后,终于开始不乱发力,稳住不丢。

不用多高质量,上台注意连续其实就行

第五场

关于松岛的传言有不少,大多数关于他的性格。跟性格无关的,好像是最早中文圈传说2016年松岛辉空到中国踢馆,结果被打哭——他07年出生,那会才9岁。因为当时张本智和当时也很小,一度误传成被打哭的是张本智和——实际上那时候张本智和都开始打成年人比赛了。

本来松岛手上有一个经典的“拿走的我都要夺回来”的机会,小时候踢馆都没赢,长大了要赢国家队——被自己蹦跶没了。

从技术上说,虽然打起来松岛正手感觉还是不错,但是从基本功看,他无论正反手都显得……不太成熟。即便是相比年龄类似的菲力克斯之类的,他相持打起来都更不稳定,无谓失误更多。

比赛打到现在,其实剧本大家都清楚:松岛辉空老老实实四平八稳的和梁靖崑打没机会,必须东一下西一下把梁靖崑打乱。松岛辉空的风险则是,如果变太多太复杂,自己更容易失误。

而对于梁靖崑来说,就更简单:别被打乱,正反手拔住,迟早能耗死松岛。硬说的话,现在梁靖崑的心理稍微好一点,日本队从2-0领先,到被一路追到2-2,心理多少也有嘀咕:“这中国队就真的这么玄乎,就是赢不了?”——当然,松岛辉空心大,可能根本没想起来这回事。

比赛最大的转折点在第二局:松岛10-6领先的时候被连续追分。如果这局拿下来,松岛2-0领先,成倍加剧的压力会不会压垮梁靖崑也很难说。

日本队没叫暂停,除了岸川圣野当时判断失误之外,可能还有这么几个因素:之前松岛连续变了三四次,从左右落点,到进攻中间,到换了勾手发球,反手拱高弧线——没两下是一样的。10-6领先,叫暂停也布置不了什么——要知道,之前梁靖崑叫暂停,还有15秒的时候松岛就回到场上了:真性情,不废话。

之后其实松岛的战术和之前差不多,落点从全是两个角度和全是中间之间不断变化——梁靖崑抗住一部分,松岛自己失误掉另一部分。说白了,这种时候就是永远比你多一板,大家都打不出来,就看谁基本功扎实了。

这球打出来,感觉就差不多了

救心丸之神梁靖崑

赛后谈

这段时间男队比赛只要出问题,最常见的论调就是现在正手不行,脚步不行。这看法本身是否正确姑且不论,把普遍性的问题归结到一个简单的归因在实际里很容易出状况。

稍微展开一下,现代乒乓球的具体挣扎大概是这样的:球旋转的普遍性减弱,所以男子比赛里限制对手的方式比之前少很多,而其中最可靠的就是直接进攻。现在的反手技术相比于正手,能直接展开进攻的地方要多得多,而一旦展开进攻后续压力跟上很快,这让反手环节很难被绕开。

于此同时,传统的正手直接进攻的战术,一方面受旋转减弱的影响,导致通过控制对手创造进攻的机会变少;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旋转减弱,直接侧身的风险回报比失衡了——现在就算抡圆了一板下去,被防回来的比例都大大上升。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说现在大家是正手太弱太依靠反手,更准确的说法是大家在正反手配合上没有什么太好的答案——普遍性的如此。现在其实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正手体系顶尖选手了,最接近的就是王楚钦这种押注发球然后拼命进攻的风格了。

因为纯粹的正手体系的前提正在被消解。单纯的说练好正手如何如何的论调,很多时候引申的上文是:我也不知道怎么能让运动员打到正手决定胜负,反正我觉得你不行,我就要我觉得。

笼统地说,体育比赛里,你比别人成绩好,要么你练的东西比别人厉害,要么你比别人练的好。当你两者都占的时候,你可能获得断崖式的优势。当你只占一条的时候,甚至只有一条的一部分时候,你就很难获得本质上的优势——或许还是赢得多,但是很难做到不输。

现在中国队面临的挑战,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乒乓球技术的全球化和民主化:本雅明法拉吉来自伊朗,连伊朗都能出两年战胜世界第一第二的年轻选手的时候,基本就意味着技术上大家没有断代的差距。换句话说,因为大家打的东西都差不多,所以没谁知道如何能把技术改进的更好——这是中国队挑战的最根本前提。

除非谁能站出来明确的证明给大家看,乒乓球技术存在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不然在那之前,任何人都是可以被挑战的:这届欧锦赛前冠军奥地利男队能输给摩尔多瓦小组没出线,凭什么中国队就一定永远站在历史正确的那一边?

上一篇: 球队经理回应:樊振东薪水绝非意思意思 但我们给不起沙特土豪的天价

下一篇: 动容!国乒与中国香港大合影,港队放下鲜花一起唱国歌,都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