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东vs王楚钦:乒乓春晚真好看……
传统上说,中国主力级别彼此的对抗,就要有点所谓“第一世界问题”的对抗——这说法是我编的,大概意思是,到了这个级别,双方水平之高,想赢球就要在一些对别人不是问题的问题上做文章,才有希望。
举个例子:当年许昕的前三板对于世界上99.9%的人来说不是弱点,但是面对马龙,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绝对主力的较量,比拼的往往是在别人看来不是弱点的地方杀出血路。
而这样的对局,确实好一阵子没有过了。
第一局
有些事情是很明白的:任何人面对王楚钦 想要有机会,必须要解决他的发球——无论你对他的看法如何,发球确实是王楚钦最大的优势环节之一(另一个后边会提到)。相应的,只要当天接发球接的好,即便是球路下风的张本智和 ,也有赢的可能。
比赛的前两分很好的给全场定了调——反调:第一分相持中王楚钦得分,第二分樊振东 发球之后顶了王楚钦抢拉一个空挡。回看全场比赛,相持中樊振东普遍上风;而王楚钦的主要威胁,都来自于前三板的抢攻。
樊振东这次比赛状态很好:技战术打磨,身体机能,运动能力都在线——这大概是奥运之后他最接近巅峰状态的一次。
体现在比赛中,在相持中能顶住他的火力的人,这届比赛没几个。很少时候,他的比赛中还留有微小余地:有些时候他回短会稍稍飘高,有时候他劈长不够突然给人以预测空间,其他时候他的长球还有被抢攻的可能性——但客观说,在他状态这么好的时候,上一个能在这些地方做文章的对手,还是马龙。
比赛在第三分开始正式进入轨道:王楚钦的侧旋发球,樊振东移动到正手拧拉,被王楚钦抢了一条直线。
对于现在这个技术构成的王楚钦,任何目的性不够激进的接发球都可能成为他的机会。这也是他给对手压力最大的环节:即便是樊振东,如果接发球落在王楚钦的判断范围之内,也会大概率顶不住几下。
2-4这分,王楚钦发了一个迷惑性很强的长球,连正手侧身。 7-5,现在乒坛已经很少见的侧身进攻半出台,还是大斜线。
在现在这个不断提速的现代乒乓球世界,王楚钦给出的答案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前几下的压力,从发球开始就极富攻击性,然后极高频率的利用正手惩罚任何可能出现的微小空间——这就是之前提到的第二个优势环节。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第一世界问题:王楚钦的前三板极有攻击性,之后的连续进攻在面对世界上几乎所有人的时候都是优势环节——
但是樊振东就是那个几乎之外的人。
第二局
现在版本的胖头对决,类似小20年前的马琳对王励勤。一个前三板激进凶狠,能抓住任何微小空间的抢攻大师,对一个实力雄厚,质量惊人,后程发力的相持天王。
当然,现在的这两位,比前辈们更凶狠,对抗更强,也更极端。
第一局,樊振东对王楚钦的发球应付的过于常规——要么被王楚钦的发球限制质量,要么就是接发球完全在王楚钦的判断之内。
樊振东在第一分就做出了调整——接发球给到中间长,然后打相持。全场比赛,一旦形成六板以上的对抗,樊振东得分的几率就大幅度上升。
但是王楚钦在发球环节给樊振东极大压力——1比3,王楚钦发了一个台角保护的半出台,樊振东一吊,被早等在位置的王楚钦一个倒地爆冲。
樊振东在相持中的回应仍然强硬,先是4-2第三板仍然给中间长,然后正手对抗得分;之后5-2一个直线反手长球开路,正手补上之后一个暴力熊猫看板反手——有年月没见过了,有点唏嘘。
樊振东对这场比赛做的另一个布置,是针对性的增加了很多正手直线——一般来说,右手对左手,用反手攻击对手的正手空挡是常见的,正手的直线要少很多。
7-9的时候,针对王楚钦的台角保护半出台,樊振东直接给了直线。
之后王楚钦连续追分,9-10的时候,樊振东又发了一个反手直线,王楚钦一扽反手下网,双方比分扳平。
第三局
在这种典型的发抢大师对厚度狂人的比赛里,对发抢这边来说,开局占先,拉开差距很重要——虽然这种经典对抗经常打到第七局,但比赛的关键环节往往早得多——拖到第七局,已经是更厚实的一方占优了。
对于王楚钦来说,还有个额外因素让第三局更加重要:如果比赛局数拖长,自己发球的威胁几乎一定会降低,然后会降低自己抢攻的威胁。众所周知,王楚钦现在比赛几乎只用一种发球:固然他这个正手侧身位发球天下无双,但面对樊振东这个级别的对手,你不能指望一套发球让对手一整场都接不好。
发球慢慢创造不出那么大优势,后边抢攻也受影响;这种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的进攻,对精力消耗也惊人,七局都维持在同样的高水准非常困难。所以发抢大师的策略通常是想办法迅速结束比赛。
而樊振东们的对应方式也很直白:撑着别死。
接出这种质量基本可以直接下一球了
现在很少有这种对长球一下冲死了
拧的质量稍低就是被王楚钦当饭吃的水平
而一旦形成这种两面上手,王楚钦的机会就不大了
这种正手抢对手稍微出台的回摆,还有连续的,在现在的乒坛也没几个人了
该说不说,对拉都是东哥上风
相持专门准备过直线
最后两分,还是靠发球。这球发的比看起来更拐,角度更大,顶住樊振东没法发力
最后一分,角度稍微小一点,对手拧拉自己准备靠一条直线
第四局
之前说了,这种经典的马琳王励勤式死磕,后者的胜利前置条件之一就是拖。但是,樊振东不是王励勤。
对手发抢很凶的时候,除了硬挨靠厚度硬顶,如果有个发球上的变化,也牵制一下对手,总比呆头鹅一成不变干等着看对手接下来变什么戏法好得多。
后面被王楚钦连续两个倒地爆冲(上台一个被防回去一个)之后,樊振东变了一个长球,又被王楚钦直接侧身得分。
然后,樊振东回应以正手直线攻击空挡
这球很有王楚钦感觉了,劈正手长直接侧身
4-6的时候,樊振东又变成了这个高抛发球——记住这发球,后边有用:
这个发球原本很直白,基本上就是说:来吧给你拧,咱们打相持。樊振东,许昕,马龙都有这种高抛作为配合,不转的比例相当高——相比于我要做什么,让对手做不了太多更重要
但樊振东高抛不单纯。他的下一个发球,第一落点离台很近端线,第二跳却不很长。通常第一落点近端线都是长球,能发出短其实算是王楚钦特长。
于是这球晃到王楚钦,侧身失误了。
第五局
樊振东额前的头发已经被汗水彻底弄成了一坨二维码,上一局一结束樊振东就向裁判申请换掉差不多已经被汗水打湿到贴身的衣服。
局分打平,但这时候场面已经开始向樊振东倾斜。他高抛的变化开始给王楚钦压力,加上王楚钦只用一套发球,到现在变化都抖搂差不多了,前三板的形势此消彼长,让樊振东的战术更单纯:尽量拧起来打相持——然后就是一波开局6-2领先。王楚钦追到6-4,樊振东叫了暂停;之后到了7-5,樊振东这个高抛又出场了:这次是个死转直线下旋。
原本就是发出去让你拧的一个高抛,这次让樊振东从长球,不转,侧旋,又在关键时候来了个死转,把王楚钦发到不敢随便侧身了。一旦只能站住了两面上手之后,王楚钦的威胁顿时下降个档次。
第六局
到了这会,双方的精力体力消耗开始肉眼可见了。王楚钦的发球威胁仍然在线,上来两个发球都迫使樊振东直接失误。而樊振东在这种消耗战中的优势是他成吨的厚度。
1-4落后开局之后,樊振东依靠两个高强度相持,然后又接了一个前三板变化(高抛纯纯不转),迅速抹平王楚钦开局的优势。王楚钦叫了暂停,结果回来之后第一球碰上了樊振东的变态反应。
樊振东第一下上手去了正手空挡是个常规意义上的好球,之后防了直线已经被动,第三下是个反向移动中受迫的纯防守,第四下干脆是个没角度没位置甚至都不应该发得出力的位置——结果不知道怎么给了个高质量大斜线——只能说,此刻我们都文化有限,只能挤出“变态”两字聊表敬意。
再往后,或许在对手眼中樊振东跟一堵墙也没什么区别了。
应该是蓝条已经见底。之前稍微出台都是一板过,这球都半高了只能吊一下。
招牌暴力熊猫反手终结比赛
赛后
前三板对打相持,算是乒乓球里最经典纯粹的一种对抗形式,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无数次的上演。
到了现在这个版本,站在事后的角度,也给这个经典对抗的原型增加了新的维度:王楚钦的发球威胁极大,现在正手争抢进攻的能力也算是乒坛独步。相比于之前的经典发抢高手,他的风格更加极端,他整个进攻体系几乎都建立在发球和第三板能创造巨大优势的基础上。
像开头说的,这种风格或许对绝大多数对手都无可指摘,但在面对极少数对手的时候,这种极端就是一种单一。以往的大师们,例如马琳,在局面困难的时候有一整套油腻到让人看了心血管都能堵上的招数,来把水搅浑,让比赛节奏停滞无从发挥,好让自己在难受中找到机会。而现在这种全部押发球和进攻的风格,缺乏变化的选择。
在比赛风格越来越极化,也越来越趋同的今天,选手能制造区分度的方式愈发有限:要么是日积月累的惊人厚度,要么是对比赛远超对手的深刻理解,要么是极度个人风格的比赛方式。在不存在技术领先的男子乒坛,是否还能持续的创造领先优势,是一个切实的问题了。
结语
出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胖头大战的经典场面没有之前龙胖大战那么频繁。这场比赛让我们能稍微窥视一下如果有个两人频繁交手的平行宇宙,那些比赛大概是什么样子:
王楚钦的发球之后能在最细微的机会下用正手启动强势连续进攻;在这个年代已经很少见的对半出台强势正手,和像以前小球时代一样能直接用正手惩罚对手的长球企图。从樊振东这边说,则是火花四溅的高质量强强对抗,攻防转换中惊人的厚度;和我们仿佛已经看了几十年仍然没看够的各种绝伦反应神来之笔。
没人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是这样的比赛会让人想象,如果这种竞技水准能够出现在下届奥运会上,那种心安的感觉是否会让人感觉久违。
但现实就是这样,未知而残酷。没人知道未来的轨迹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这两位交缠。我们已经确定拥有的,只有刚刚结束的精彩记忆——像生活中其他所有事情一样,最终只有回忆。
上一篇: 球队经理回应:樊振东薪水绝非意思意思 但我们给不起沙特土豪的天价
下一篇: 刘国梁当选,得票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