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慜的圆梦之夜,曼联丢了最后的遮羞布
如果你活得足够久,就有机会看到各种奇观,比如本赛季的欧联杯决赛。在本场比赛之前,曼联是联赛第16,热刺是联赛第17,哥俩距离本队21世纪最差战绩都只差一步。然后,有一块遮羞布摆在他们面前,赢了的能拿到冠军一座并附赠一个欧冠特招名额,输了的将成为本赛季的唯一指定小丑。
面对此种情况,两队的做法是——进入5月,曼联在英超3战全败,热刺2负1平,反正就是联赛摆烂,只为了拿下这块布。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等到决赛这一天。首发阵容中,澳波果然摆出了伤愈之后又精心保护了几场的罗梅罗+范德芬,再加上波罗和乌多吉,凑齐了本队的最强防线。而阿莫林这边,左思右想之后:
A.他掏出了芒特和卢克-肖,这二位在联赛中加起来只首发了11次。
B.他首发了霍伊伦,把本赛季锋线上进球和助攻最多的加纳乔放在了板凳上。
C.他后腰用B费搭档卡塞米罗,在明知热刺擅长反击的情况下,雪藏了铲车乌加特。
看到首发阵容之后,我眼前的问号一串串飘过,唯一能给出的合理解释是……难道,曼联这是在给最后一轮联赛留力?
显然,拿这么一套战术板做首发,曼联需要克服的问题有许多。比如B费需要分担防守任务,无法出现在前场核心位置参与进攻;比如前场只有右路迪亚洛这一个爆点,霍伊伦又不像齐尔克泽那么会做球。所以,曼联除了让迪亚洛硬突之外,前场并没有什么破局的支点,只能大量依靠多古和马兹拉维两个边翼卫推进。
热刺一看,这巧了不是?我这靠的也是波罗和乌多吉啊。于是,两队的战术迅速简化为边后卫之间的火并,人人拿球都一条龙往前带,这次进攻什么时候结束完全取决于对手什么时候来人铲抢。
没看比赛的球迷肯定会问了,“这么简单粗暴的战术那还不是一防一个准,断球就反击?”
害,朋友,你想多了。
两队踢的玩意儿和欧冠两回合半决赛他就不是同一种运动。
防守很难啊。第11分钟,理查利森在禁区外一脚威胁不大的似传似射,皮球在小禁区附近经过了四个曼联球员的脚下,没有一个人能解围出来……
进攻梗难啊。第23分钟,比苏马断到皮球、又送回球权、又断回皮球、又带球被断,这一番操作只用了8秒。
反正就是,卧龙凤雏一会儿决战天王山脚下,一会儿决战紫禁城墙根,双方合力送出一部刀山球合集,没有什么站位和协同可言,就是简单粗暴地铲抢。球大多数时候都在天上飞来飞去,只要落了地——球到哪里,哪里就人仰马翻。
整场比赛,双方合力送出35次抢断,但其中很多次它就不是抢断,它就是对手传失误了。说来也奇怪,由于菜得旗鼓相当,这场比赛成功做到了有点儿难看的同时又有点儿好看,因为这比赛没有技巧,全是肉搏,你永远不知道在哪儿会出个幺蛾子,这让球迷时刻高度紧张,一直处于意外和震惊之中。
高情商的说,双方正在踢一种原生态的足球,体现了足球的最纯真的模样。低情商的说,这就是英超第16和第17的真实水平。
没办法,热刺本赛季伤病太多,库卢和麦迪逊的受伤让他们只能采用这种无主线踢法。但谁能想到呢?热刺放弃治疗让出的病床,曼联一个翻身就躺上了。于是,两队就有了直观的三线对比。
拼传中,热刺冲得更猛、传得更准。
拼中场,热刺有比苏马和萨尔两个又黑又硬。
拼前锋,索兰克基本查无此人,霍伊伦倒是能看见,但他踢球就跟我上班一样……能在忙忙碌碌的同时保证啥也没干。
也正是这种对比,热刺在上半场30分钟后逐渐占据上风。半场快结束时,B费一次潦草的传球失误,导致曼联防守瞬间混乱,卢克-肖在和布伦南-约翰逊的争抢中不幸自摆乌龙。曼联0-1落后。
到了下半场,曼联开场并没有进行调整。阿莫林是这么考虑的:
其一,在大赛经验上还是芒特和卢克-肖占优势,像加纳乔和梅努这样的孩子,总不能指望他们叼着奶头乐勇闯江湖。
其二,热刺向来都是一脚油门轰到底,等他们下半场没油了就好打了。
是的,本赛季热刺这已经是第四次对阵曼联,前三场全赢了,打曼联他们熟得很。于是,澳波下半场直接一脚刹车,把大巴自家停门口了。
——两个边后卫蹲坑,不再冒险反抢和推进。
——两个三个腰子在中后卫身前组成屏障,断球之后机会不好就大脚解围。
——理查利松回收成左边后卫,前方就摆个约翰逊和索兰克,即便打反击人员投入也不超过三个,进攻一切随缘。
澳波你个浓眉大眼的,演了一个赛季不会防守,原来就等着今天呢。
这下,曼联懵了。
由于本赛季大部分比赛都和对手强行五五开,所以这支球队对于破大巴的经验严重不足,只能拿着控球率让发动机空转。
估计所有熟悉英超的球迷都在屏幕前敲黑板,破大巴这事儿,有几条捷径。
A.禁区内支点做球。但阿莫林把齐尔克泽忘了,71分钟才想起来。
B.爆点突破和不讲理的射门。但阿莫林把加纳乔忘了,71分钟才想起来。
C.无脑传中。但阿莫林把达洛特忘了,85分钟才想起来。
在这些武器被拿出来之前,曼联的机会只能指望对手送。
——第67分钟,维卡里奥和自家后卫相撞,曼联补射空门,范德芬在门前凌空倒钩上演极限解围,该镜头以后将作为欧联名场面在集锦里赛博永生。
——第71分钟,B费禁区内头球攻门,当时热刺的两位中卫间的空档能排七八个B费。
澳波一看这哪儿行啊,得加人。于是,他先后换上了丹索、格雷、斯彭斯,三军用命继续蹲。最后时刻,曼联终于开始拿起破大巴战术,但为时已晚。维卡里奥扑出曼联最后一分钟的射门,也将胜利踹进了热刺的怀中。
纵观整场比赛,曼联其实是人员优势更大的一方,但无奈阿莫林突然大脑皮层铺平,自己把这种人员优势抹平了。对于这种临阵整活儿的教练,我只能说一句:大哥,你如果下次发现自己突然长出翅膀,请带上你没吃完的蘑菇去医院,记得用腿走楼梯下楼,别用你突然出现的翅膀飞。
而热刺,在伤兵满营的情况下,英超最激进的教练抛出了他本赛季最保守的一张战术板——热刺本场只有三次射门,控球率仅为27.7%,完成115次传球,以上每项都是Opta自2009-2010赛季有统计以来欧战决赛中的最低数据。然而,澳波,哦不对,伟大的澳大利亚胖叔叔就是靠着这些数据和全队的众志成城,最终拿下了比赛。
是的,托特纳姆热刺是冠军。
这句话是如此陌生。球迷可能想过热刺夺冠的很多种可能:比如2015-16在混乱中踩着莱斯特城登顶;比如2018-19欧冠决赛战胜利物浦;比如,在那个前有范德法特,后有莫德里奇,左有贝尔,右有列侬,边后卫沃克和罗斯乱杀,中锋摆着迪福,板凳上有小将凯恩的任何时刻……拿下一座该死的奖杯。
然而,都没有。
偏偏是这赛季,新老交替、伤兵满营、濒临降级、孙兴慜独自带着上个时代的最后一丝遗迹,完成了捧杯的梦想。
一年前,孙兴慜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还不能说自己是热刺的传奇,因为我还什么都没有为球队赢得。”
而现在,孙兴慜说,“我可以说自己是热刺的传奇了。过去17年我们从未夺冠,但现在我做到了。”
有些事,大概就是冥冥注定。
热刺以英超第17名身份、打破了17年冠军荒、17号罗梅罗获决赛最佳,而另一个17——热刺曾经的10号和7号相继捧杯,完成了最后的孙凯连线。
足球就是这么神奇。
开场哨响时,绿茵场会变成一片别样的空间,它是时间机器,是爱丽丝的镜子,是通往女巫、狮子和风雪大陆的衣橱。
穿过它们的过程可能充满寒冷和波折。
但终场哨响时,一片崭新的天地就会铺陈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