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招他,到底图什么?6场挂0:是国足不会用,还是足协又错了?
0:2完败日本,国足遭遇本次东亚杯的两连败。
无论是输给韩国,还是不敌日本,这样的结果都在大家的预料之中。虽然内心仍然幻想出现一些奇迹,但是终于在实力面前,一切幻想都是泡沫。
甚至连“退而求其次”的比赛过程中的战术亮点、个别球员的精彩发挥,都成了奢望。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点格外令人费解,即塞尔吉尼奥的表现,始终达不到大家的心理预期,甚至连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
首战韩国,替补登场34分钟,表现中规中矩,有过一次精彩的长途奔袭,最后的临门一脚高出横梁;
此战日本,替补登场13分钟,有过两次尝试过人,其他再无亮点。
除了这两场比赛之外,自从塞尔吉尼奥归化成功,具备上场资格之后,也就是战沙特、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巴林,只有面对印尼时首发并打满全场,其他比赛中场均40分钟左右。
尴尬的是,没有任何的进球、助攻数据贡献。要知道足协归化他,单纯的身价就达到了近200万欧左右,国安为了促成转会,中间的转会费也掏出了近300万左右,不包含一些其他的安置费用。这对于一名30岁,职业生涯开始走下坡路的球员来说,无异于一笔可观的收益。
到底是怎么回事?从世预赛到东亚杯,塞尔吉尼奥在场上的表现,始终没有太强的存在感,与联赛中的塞尔吉尼奥,完全是两个人。甚至有时候,还不如我们土生土长的本土球员亮眼。
如果单纯的论能力来分析,塞尔吉尼奥应该强于绝大多数同位置上的本土球员,可是为何始终发挥不出理想的作用呢?是国足的主教练不会用人吗,还是足协从一开始就是错的,不该归化他呢?
伊万科维奇争议虽然很大,但是给了塞尔吉尼奥不少上场的时间,无论是面对强大的澳大利亚,还是实力相当的印尼、巴林,但是塞尔吉尼奥始终没有兑现大家的期待。
而主教练换成久尔杰维奇后,塞尔吉尼奥同样没有得到重用。如果说一个主教练不喜欢你,可能是主教练的问题。但是两个主教练都感觉你不合适,那问题的主因,也许就出现在自己身上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塞尔吉尼奥应该是中国足球第二批归化的对象。有了第一批归化失败的经验,足协对于此次归化对象和政策,准备得非常充分。但是在经历连续波折的归化流程之后,塞尔吉尼奥的实际表现,像是给了足协响亮的一记耳光。
球迷对于这种情况,说出了一句令人深思且极为真实的评价:原来,归化塞尔吉尼奥就是为北京国安准备的,与国足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句话虽然有生气、调侃的成分,但是却实实在在反映出了核心问题。
塞尔吉尼奥以内援的身份加盟国安后,北京国安前场的战术配合,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塞尔吉尼奥的加盟,极大的加强了国安从后腰到前腰,乃至锋线的实力。倘若球队没有塞尔吉尼奥,那么国安的战术威胁,便会受到不小的削弱。
但是一旦到了国足,塞尔吉尼奥却彻底哑火了。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并不难理解。毕竟队友不同、对手不同,当然所展现出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
说得再清晰一些,塞尔吉尼奥在国安踢球,身边是达万、古加、法比奥,以及林良铭、曹永竞、张玉宁这样的球员,不是外援就是国脚。而国安又是联盟少有的几支劲旅之一,面对联赛中的对手,基础呈压倒之势,因此在这种环境下,他的能力会进一步得到释放。
而到了国家队,身边没有了强大外援的支持,那些国脚的实力又相对一般。更何况面对的对手,虽然参差不齐,却是国足难以占优的劲敌。
而塞尔吉尼奥的主要特点是需要队友给他吸引牵制,制造传球空间,换句话说是一个体系球员。可是我们国足球员的能力有限,给他创造不出这样的机会,因此塞尔吉尼奥的能力,显得非常平庸。
其实,国足需要的是像小奥斯卡、克雷桑,这样单打能力极强的球员。一个人就是体系,能吸引对手两三人的防守,给其他球员制造穿插空间。
但是,咱们话又说回来了,塞尔吉尼奥已经是国足一员,未来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者证明足协没有看错人,就需要抓住机会,展现自己身为“归化球员”能力强的一面。而不是这样走走过场,甚至连首发的机会都捞不到。
东亚杯最后一战,国足将迎战中国香港队,这应该是塞尔吉尼奥归化成功之后,遇到的最弱的一个对手。如果遇到这样的对手,仍旧平平庸庸,毫无亮点,那么打脸的就不止是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