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骂韦世豪家人被重罚,他对骂却全身而退,天津球迷:足协这是护短

犀牛赛事 网络 2025-07-22 15:25:05

当天津球迷姜某某因辱骂韦世豪家人被处以行政拘留7日、禁止观赛的重罚时,事件本应是一场“球场文明”的正向警示。可随着韦世豪在冲突中同样情绪失控与球迷对骂,却未受足协追加处罚的消息传开,舆论的天平瞬间倾斜——天津球迷的不满如潮水般涌来,“凭什么球迷骂就得蹲拘留,球员回骂却能全身而退?”“足协这不是明摆着护短吗?”的质疑声,成了足球圈热议的焦点。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中超第17轮天津津门虎与成都蓉城的对决。比赛中,天津主场球迷姜某某用扩音设备辱骂韦世豪及其家人,言语污秽刺耳。被激怒的韦世豪冲至看台前与球迷对骂,随后因情绪失控接连吃到两张黄牌被罚下场,离场时甚至在教练怀中崩溃痛哭。这一幕被镜头全程记录,让“球员与球迷互骂”的冲突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事件发酵后,天津警方的处理迅速且严厉:姜某某因“公然侮辱他人”被依法行政拘留,足见辱骂球员家人的行为已触碰法律红线;天津足协也迅速跟进,“禁止蒋某某入场观看比赛”也毫不含糊。可就在天津方面盼望对涉事双方各打五十大板时,中国足协的态度却显得模糊——对韦世豪的处罚仅停留在比赛中的两张黄牌,赛后既无追加停赛,也无官方批评。这种“一边重罚球迷,一边放任球员”的处理方式,让天津球迷难以接受。

“我们承认骂家人不对,但韦世豪回骂就合理吗?”一位天津球迷在社交平台上的质问,道出了许多人的困惑。在球迷看来,韦世豪作为国脚级球员,拿着远超常人的薪水,理应有更强的情绪管理能力。面对球迷的言语挑衅,即便内容不堪,也应保持职业素养,而非用同样激烈的方式回骂。更关键的是,足协作为行业管理者,向来对“球场冲突”零容忍:此前有球员因对球迷竖中指被停赛3场,有教练因辱骂裁判遭禁赛半年,为何到了韦世豪这里,“与球迷对骂”的行为就能被轻轻放下?

这种“双重标准”的背后,似乎藏着更深层的争议。韦世豪的职业生涯始终伴随着“天赋与脾气”的悖论:他脚下技术出众,曾是U23国家队的核心,却因多次在场上爆发冲突、甚至恶意犯规饱受诟病。球迷对他的不满,早已不是单纯的“输球发泄”——从国家队世预赛的关键战失误,到联赛中多次因情绪失控吃牌,“拿着高薪却打不出成绩,还总惹麻烦”的标签,让他成了球迷眼中“特权球员”的代名词。因此,有球迷也提出这样的疑问:那么多球员,为何球迷单单针对他?

此次事件中,中国足协的沉默更像是火上浇油。有球迷翻出过往案例:2023年某中超球员因赛后与球迷发生口角被足协停赛2场,罚款2万元;而韦世豪不仅在场上与球迷对骂,还在随后的比赛中因踩踏对手门将被直接罚下,如此连贯的不冷静行为,却未触发足协的追加处罚程序。“同样是冲突,处理尺度天差地别,这不是护短是什么?”天津球迷的质疑,直指行业管理的公平性。

值得玩味的是,中国足协并非没有相关规定。《中国足球协会纪律准则》明确指出,“球员对球迷实施侮辱、谩骂等不当行为”,可被处以停赛3至10场、罚款3万至10万元的处罚。如今韦世豪的行为已被镜头记录在案,足协却选择“冷处理”,难免让人联想:是不是因为他是国脚,是联赛中的“明星球员”,就享有了“特殊豁免权”?

平心而论,球迷辱骂球员家人的行为突破了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底线,重罚无可厚非——球场可以有呐喊与批评,但绝不能容留人身攻击,尤其是牵连家人的侮辱。可这并不意味着球员就能在冲突中“免责”。职业球员作为公众人物,其言行不仅代表个人,更影响着联赛形象与青少年球迷的价值观。如果“球员与球迷互骂”只罚球迷不罚球员,不仅会让球迷觉得“规则只针对弱者”,更会助长球员的特权思想,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足球生态的公平与公信力。

眼下,天津球迷的不满仍在发酵,这种不满已经影响到天津未来的球市。他们要的或许不是“报复性处罚韦世豪”,而是一份对规则的敬畏——无论是球迷还是球员,在球场冲突中都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该有“身份特权”。足协若想平息争议,与其沉默观望,不如用清晰的处罚标准给出答案:在规则面前,明星球员与普通球迷,本就该一视同仁。

上一篇: 中国男足VS印尼生死战即将打响,中国男足不仅要赢,还要看沙特

下一篇: 出道即巅峰,20岁独造33球,被视为新亨利的马夏尔,现在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