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当年足协解雇霍顿遭国脚集体反对?国足选帅请倾听球员意见

犀牛赛事 网络 2025-07-29 13:45:03

尽管中国足协的国足选帅工作尚未正式全面展开,但各项准备工作则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过,纵观这么多年来的选帅工作过程,我们始终忽略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就是不管谁来选帅、怎么选,我们始终没有征求过作为绿茵场上最重要的角色——球员的意见。当球队无法像外界所期待的那样取得一定成绩时,各界除了将矛头对准主教练外,就是对球员各种苛责与谩骂,令如今的中国球员普遍有一种害怕心理,说好听些就是没有信心,但足协与领导所选择的教练是否真的就是国脚们所希望的那种教练吗?

国足选帅系列谈①:相比20年前越选越抽儿抽儿!

国足选帅系列谈② :不整明白几个W,选帅当然不成功

①选帅过程中的想当然

足协展开选帅、拟定各种标准与要求或许是符合现在中国足球实际情况的,但未必就是国脚们所希望的,或者说是球员想要的那种类型的教练。

稍年长的球迷或许都记得中国男足国家队史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1997年世预赛十强赛后,霍顿出任中国队主教练,短短数月,便率中国队在日本本土进行的1998年戴拿斯杯上以2比0完胜日本队,只不过因为范志毅最后时刻罚丢点球,未能拿到冠军,日本足球也是输得心服口服,这场胜利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足球的士气。这之后,霍顿被中国足协任命为1977年龄段国奥队主教练,率队冲击2000年悉尼奥运会,可因为在九强赛中输给韩国队、无缘奥运会,中国足协宣布结束与其的合作。但在足协宣布其下课时,差不多有十五六名国脚站出来公开反对,要求霍顿继续留任中国队主教练,给出的理由很简单,“踢了那么多年球,但跟着霍顿踢了这几个月,才知道足球原来是这么踢的!”

这是中国队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次足协宣布主教练下课,国脚们站出来反对。这之后,即便是像米卢率队进军世界杯、里皮主动辞职,也没有出现过国脚公开要求主教练留任的情况。

旧事重提,其实想表达一个意思,即作为一名教练,不管名气多大、资历如何资深、履历如何丰富,只有让中国球员能明白、能学到东西的,并能在球场上将所学到的东西展现出来的,才是现在中国足球最需要的教练。当领导需要成绩、政绩来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当球迷仅仅只是以出线与否来考量教练好坏之时,国脚、球员则是以自己能否真正学到东西、能否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再上一个台阶作为评判的依据与标准,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于是,记者在想,真正的选帅标准恐怕不应该是管理者所拟定和列举出来的标准,更不应该是领导者以自己的好恶来决定选怎样的教练,而应该看国脚们的需求。再说得更通俗些,就是教练的“教学法”才是选帅过程中的致命要素。

②被忽略的教学法问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直有这样一种误解:“中国球员就是小学生,给这些小学生找一位大学教授,怎么可能出成绩呢?”并以此来认定教练不重要,或是解释里皮之所以会在中国国家队执教失败,就因为里皮是世界冠军教练,而中国足球迄今为止连亚洲冠军都还未曾获得过,即便是世界杯也只有2002年那一次。但实际上,这其中恰恰就是一个教学法的问题。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教育理念最早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旨在强调教师应不断精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通过个性化教学策略提升教育质量,而非追求“一刀切”的成果‌,更不是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这方面,其实刚刚结束与中国足协合作的伊万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我不想说伊万就是一个“年迈昏庸”的教练、不是一个好教练,毕竟他能够率伊朗队进军2006年世界杯,也是从亚洲诸强中杀出来的,而且也曾有过拿得出手的战绩。但是,当中国足协在选择伊万时,我们忽略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伊万所采用的“442菱形中场站位”的打法以及要求跟现在的中国足球现实并不相符,这一方面是源于中国队这么多年来就从未采用过单防守型中场的踢法,更重要的还是伊万执教国足后的教学方式没有让国脚们接受,甚至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球员不可能公开表露出反对、不接受,更多地只会在实战中显现出来,但实战中展现出来后,比赛输了,结果已无法挽回。

这让记者想起当年霍顿上任时,中国队经历了1997年金州失败,队伍采用的就是俗称的“单后腰”踢法,但霍顿将中国队的战术改成了“442平行站位”打法。不只于此,更重要的是,霍顿在日常给国脚们上业务课时,将为什么要改成平行站位,采用平行站位之后对球队、对比赛有什么好处?如何才能更好地执行平行站位这一战术要求等等,所有内容都分析、讲解得清清楚楚,而且通过实战也确实尝到了甜头。而1998年戴拿斯杯上战胜日本队,也是中国国家队至今最后一次取胜日本队。

类似的其实还包括后来的阿里·汉执教国足时,针对不同的队员采用不同的教学法。譬如,阿里·汉刚刚接手国足时,曾一度将中国队所习惯采用的四后卫踢法改成三后卫,但2003年12月的首届东亚杯上失利之后,阿里·汉并未坚持,将战术要求重新改为四后卫。而针对锋线上的球员,阿里·汉又告诉李毅、李金羽等应该如何跑位,甚至细致到该用哪一只脚、脚的哪一个部位去先接球、然后再完成射门等等。所以,2004年亚洲杯上,中国队可以杀入决赛,这也是中国队迄今为止的最好成绩。随后,阿里·汉在中国地方俱乐部球队执教,率天津泰达获得足协杯冠军,也是天津足球职业化之后最后一次夺冠,在亚冠赛场上也是结束了逢韩“九连败”的历史,双杀济州联队。

或许,我们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小学生时代的基础东西,到了国家队怎么还需要去说这些东西?可现实就是如此,从80年代年维泗担任中国队主教练开始,当时就有过“国家队要从ABC练起”的说法。时至今日,同样是国家队,但国脚们依然欠缺了很多东西,依然还需要补课。这是中国足球的现实,这样的现实也就决定了作为一名教练的“教学法”之重要性。

但中国球员最大的特征恰恰就是纪律性好、执行力强,就是只要跟队员们讲清楚、说明白,队员就可以在场上坚决执行。而那些没有说到的、讲明白的,则很难在实战中有创造性的发挥。那么,如何针对这样的特征,选择一位国脚与球员所需要的教练,就能够让球员将现有的水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一代球员有一代球员的特征与特性,像现在的2005年龄段球员与1995年龄段、1985年龄段球员就属于截然不同的一代,如今的2005年龄段甚至更往后的一代球员更愿意向前、更希望进攻式踢法,讨厌过去传统的防守反击式的指导思想。

③“球员第一”的背后

说到“教学法”,记者在跟踪采访国字号队伍中,印象最深的经历之一还包括1995年龄段国青队。在2014年缅甸亚青赛上,95年龄段国青队与卫冕冠军韩国队、亚洲公认最强的日本队以及越南队同分在一个小组,是公认的“死亡之组”,赛前,几乎没有人相信中国国青队可以小组出线。但最终国青队将卫冕冠军韩国队淘汰出局,2比1击败了当时由南野拓实领衔的日本国青队。这也是中国国字号队伍在洲际大赛中最后一次击败日本队,在2012年阿联酋亚青赛垫底之后重新进入到八强行列,之后更直至安东尼奥所率的2003年龄段U20国青队才重新杀入八强。只不过因为未能晋级世青赛,各方都没有认可这支队伍。但实际上,这支队伍却在这届亚青赛上创下了多项至今中国各级国字号队伍都未曾达到过的高度,尤其是在对球权的掌握方面,而实战中,一场比赛净打时间就很能说明问题。

许多人都说中国球员、球队不会控球、传球,但95年龄段国青队却能在亚洲大赛中踢出有高效足球,甚至连续三分钟不丢球的视频成为职业级教练员学习班上的样板,很重要一点恐怕就是一个“教学法”的问题。在跟队近一年时间里,这支队伍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日常业务学习时,教练组按照自己所希望的场景,将欧洲联赛、欧冠联赛中的视频进行剪辑,然后给队员们进行讲解,再对照日常训练课中所展现出来的视频进行对照,讲解结束后再到训练场上进行反复演练,最终让球员不仅接受并在实战中展现出来。这支95年龄段国青队中就包括如今的高准翼、韦世豪等现役国脚。

谈及中国足球时,我们总是喜欢拿日本足球来说事。但日本足球这些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有一条是我们中国足球所忽略的,就是“球员第一(Players First)”,即不管是技战术发展、相关规定的拟定,包括教练员的选择等,都是把球员放在第一位,基本都是围绕着如何有利于球员发展就这么来。而且,想要改变球员、提高球员的水准,也只有教练员才能做到,这与国内球迷、网络上所说的“请什么样的教练都无所谓”完全是相反的。

但是,中国足球包括中国整个社会,则是另外一个情景,那就是领导说了算。所以,中国队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教练?球员和国脚的意见长期被忽视也就再正常不过了。所以,当中国足协展开选帅时,我们只看到了足协拟定的各种标准与要求,却几乎从来没有见到过球员所希望的或想要的。碰上了、赶巧了,可能效果好一些,但更多的时候当然只能是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作为跟随国字号队伍南征北战快30年了的老记者,这一次希望中国足协乃至更高部门在选帅时,能够倾听一下国脚与球员们的意见,真正走下去了解国脚们渴望怎样的好教练,在选帅的过程中考虑一下“教学法”的问题,从而作出符合中国足球现实的最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选择。

上一篇: 中国男足VS印尼生死战即将打响,中国男足不仅要赢,还要看沙特

下一篇: 7500万边锋离队!利物浦或再破纪录!C罗联手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