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完没了!名记质疑孙继海霸王条款:孩子练1年就赔266万,网友别添乱
这两天,孙继海的嗨球少年与青训学员张卓毅之间的纠纷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事件。
表面看上去,这是一起普通的青训合同纠纷,但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外界普遍支持孙继海,而一直关注此事的《体坛周报》名记王勤伯却在社交平台上直接炮轰孙继海的嗨球少年索要天价赔偿,不仅不合法,也不合理。这已经不是王勤伯第一次这样质疑孙继海了,此前,他就多次发表过类似言论。
时间拉回今年5月,张卓毅的母亲在社交平台发文,控诉孙继海及其创办的嗨球少年。据她的描述,张卓毅在嗨球少年接受了一年的青训后,因个人原因想要离开,却被嗨球少年要求支付18万元的违约金。双方就违约金问题有过多次沟通,但却始终僵持不下。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张卓毅的父母为维护孩子的权益,选择向中国足协提起仲裁,希望能通过官方途径解决这一纠纷。本以为仲裁能给事件一个公正的结果,可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8月底,嗨球少年突然采取法律手段,将张卓毅一家告上法庭,索赔金额从最初的18万飙升至266 万元,理由是张卓毅一方违约。这一高额索赔瞬间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而中国足协随后作出的终止仲裁的决定,则更是让事件陷入了僵局。面对嗨球少年索赔266万元的行为,外界说法不一。有人认为,青训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学员,学员中途离开确实给机构造成了损失,支持嗨球少年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也有人认为,嗨球少年高额索赔远远超出合理范围,不近人情。
《体坛周报》足球名记王勤伯就是明确反对嗨球少年这一行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表示,嗨球少年与张卓毅签订的合同本身就存在问题,同时,王勤伯直指中国足协在这件事上的不作为。
王勤伯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足协的操作举世罕见,主动制定规则配合青训机构签幼童包身契,将培训协议签订年龄从国际通行的12岁下调到8岁,一签签到18岁,谁签了就像进了缅北园区。这样的管理水平,我看不到中国足球任何希望。” 王勤伯这番话虽然言辞激烈,但却道出了很多足球人士的心声。国际上通行的12 岁签订培训协议年龄,是经过长期实践验证,充分考虑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权益保障的合理规定,而中国足协将年龄下调至8岁,且合同期限长达10年,无疑极大地限制了青少年球员的发展空间,也让他们在面对青训机构时处于极其弱势的地位。
对于张卓毅的遭遇,王勤伯深感遗憾。他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感慨:“中国足球少年的家长太苦了。就这练了一年被索赔 266万,全世界仅仅中国一家。我再说一遍,中国足球不缺少热心人,也不缺少资源,缺少的是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缺少的是一个负责任的足协。” 确实,在中国足球青训领域,像张卓毅这样的情况或许并非个例。许多家长怀着让孩子追逐足球梦想的初心,将孩子送入青训机构,却没想到可能会陷入这样的纠纷之中。高额的索赔、复杂的维权流程,让不少家长身心俱疲,也让更多有足球天赋的孩子和家长对青训望而却步,这无疑会给中国足球未来的人才储备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王勤伯对很多网友力挺孙继海也颇为不解。他说:“比较令人悲哀的是,仍然是大批网民指责球员家长想白嫖,猜测有别的俱乐部想‘摘桃子’。和很多的此类案例一样,网民把自己的猜测当作事实,对当事人大加指责。” 在信息时代,谣言和不实猜测的传播速度极快,这些没有事实依据的指责,不仅会对当事人造成心理伤害,还会干扰公众对事件真相的判断,不利于事件的公正解决。
此外,王勤伯还多次强调,中国青少年的踢球权利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他在社交平台上愤怒地说道:“而对于一个12岁小孩,中国足协竟然没有想到,首先需要确保小孩能够正常训练和踢球,这是他的权利!张卓毅在争议未解决之前,无法在校园之外任何地方踢球!我在这里说一句狠话: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这个话题成为主题之前,中国足球永远歇菜。”
12岁的孩子,本应在绿茵场上尽情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追逐自己的足球梦想,可张卓毅却因为这起纠纷,连正常训练和踢球的权利都被剥夺了。我们是该指责他的父母目光短浅?还是该指责嗨球少年的霸王条款呢?大家对于王勤伯这个观点有何看法呢?他的主张是否对嗨球少年公平呢?欢迎评论区展开讨论。